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张文丽 东营报道
连日来,持续阴雨天气导致田间土壤含水量饱和,东营市河口区秋粮收割严重受阻,新收获的粮食面临霉变风险。为确保从“丰收在田”到“颗粒归仓”,东营市河口区各镇街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统筹调度烘干资源,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收抢烘”攻坚战。
10月11日,大众网记者来到东营富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只见从田间运来的玉米经由传送带直接被送入烘干塔内。该公司借助热风流化床技术,对烘干过程中的温度与风速进行精准控制,既提高了烘干效率,又确保了粮食品质。这些湿粮入塔时还带着泥土的湿气,而出塔时已变得干爽蓬松,达到安全仓储标准。
“东营富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现有2座烘干塔,单日最大烘干能力约500吨,仓储容量48000吨。目前设备已24小时满负荷运转,通过错峰作业、动态调度,已累计烘干粮食超3500吨,辐射周边8万亩农田。针对近期极端天气,该公司确保新粮入仓后36小时内完成初筛,48小时内达标入库。”东营富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巩冠贤在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振兴新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烘干塔也在全天候运转,日处理湿粮能力达200吨。机器轰鸣中,农户们忙着运输湿粮,工作人员记录数据、检查设备,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该联合社通过整合农机资源,构建了从收割、运输到烘干的全程社会化服务链,目前已完成近千吨粮食的烘干,为农户减少了损失。
一台台轰鸣的烘干塔,守护的不仅是粮食安全,更是农户一年的辛劳。东营市河口区以社会化服务为突破口,打通秋收秋种“最后一公里”,为连阴雨中的农业生产撑起坚实“保护伞”。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