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海警局东营港工作站践行“枫桥经验” 助30余名“老渔民”闯出新生路

2025-10-27 16:32:26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佟发达

  “以前怕警报、怕查船,早出晚归躲检查;现在盼着海警执法员来‘唠唠’——是他们让我从‘偷偷摸摸捞鱼’,变成了‘清清白白养殖’!”站在黄河口自然保护区海岸边,曾经的非法捕捞户赵鹏飞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手里的养殖登记证和海域使用证被攥得温热。

  像老赵这样“改头换面”的渔民,在东营港还有29位,他们来自14户家庭。这些有着四十余年“靠海吃海”习惯的老户,曾长期依赖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区海域谋生,却因缺乏其他技能,困在利用“三无”船舶非法捕捞的“死胡同”里;如今,他们已然成为当地海域的“养殖能手”“护海志愿者”。这一切转变,始于东营海警局东营港工作站的一次专项行动——当时执法人员查扣了他们的14条“三无”船舶。为解决渔民的生存难题,工作站全体人员践行“枫桥经验”,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目标,多次与保护区领导对接、协商,探索破解涉海“非法老渔民”的生存困境。

  2025年禁渔期伊始,工作站联合自然保护区开展“三无”渔船治理时发现:这14户渔民大多祖辈以近海捕捞为生,既无其他技能,家中又有老人、孩子需要赡养抚养,非法捕捞成了他们“不得已的选择”。“不能只断‘生计路’,更要铺‘致富路!”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站主动作为,带领全体执法员多次走访涉海企业,寻找可用于养殖的租赁海域。经过反复协调、多方奔走,在各部门配合下,终于为渔民争取到3000亩海域“安家落户”。老渔民们也积极响应,主动报废“三无”船舶、更换正规养殖船舶——虽投入了部分资金,却成功从“非法捕捞者”转型为“养殖能手”“致富能手”。与此同时,工作站还积极对接东营市河口区辖区海域内、从江苏连云港招商引资引进的紫菜养殖公司,促成企业为渔民提供技术指导与养殖方法培训;紫菜养殖公司欣然应允,还承诺全额收购渔民产出,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循环。

  期间,工作站多次召集执法骨干开会,制定“联合帮扶、分类施策”方案:一方面联合自然保护区梳理渔民家庭情况,摸清每个人的技能底数;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辖区渔业合作社、水产养殖企业,争取就业岗位与技能培训名额。执法员们跟着站长跑遍周边渔港、养殖场,磨破嘴皮子为渔民争取“入门福利”——为有船舶驾驶经验的渔民争取到渔船协管岗位。

  东营港工作站不仅以扎实高效的执法遏制了非法捕捞,更联合多方破解了四十余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让14户、30余名渔民实现“放下违规网,拿起合法竿”。“我们多往前跑一步,渔民就少走一段弯路,大海也能多一份清净。”站长佟发达的这句话,成了执法员们的行动准则——他们用“执法力度”守住生态底线,更用“民生温度”点亮渔民的新生活,让黄河口的海,既清了“渔患”,更暖了“民心”。(佟发达)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