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公安机关通报社会治安成效: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近一成,服务企业群众再推新举

2025-11-04 18:3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乃馨

  大众网记者 李乃馨 东营报道

  在11月4日举行的“增进民生福祉”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社会治安领域专场上,东营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刘秀峰全面介绍了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宁、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与创新举措。

  刘秀峰表示,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中心任务,深化主动警务、民生警务等理念,推动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数据显示,全市违法犯罪类警情、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9.5%和12.4%,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数同比均下降超过20%,社会大局保持持续平稳。

  打防结合,提升平安质感

  在打击犯罪方面,公安机关突出侦防联动,成效显著。针对新型违法犯罪,完善数字化侦查模式,在打击涉诈犯罪方面,百警抓人数、起诉判决战果位列全省前列,成功侦破“1·2”投资理财特大诈骗案,该案是今年全省涉案价值最高、抓获人员最多的百万级案件。对于经济犯罪,深入实施“防风林”工程,石化行业联合研判中心跻身全国6个打击涉税犯罪联合研判中心之列;通过“扫楼清街”行动,督促高风险公司退返资金3.49亿余元,有效防范涉众型风险。在民生案件上,建立“可防性案件周调度”机制,盗窃案件破案率提升15个百分点,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下降30.3%。同时,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雪亮工程”补盲联网使市县域围闭度超过90%。

  综合治理,筑牢安全防线

  在安全风险防范上,公安机关注重综合治理。道路交通安全领域,通过“百日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酒驾醉驾、电动自行车违法等突出问题,创新“一研两单四函”预警机制,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0%,较大事故“零发生”;危货道路运输监管加强,相关事故下降7.4%。对医院、学校等重点部位,加强安全防范,涉医涉校警情下降24.6%。在禁毒工作中,率先推进易制毒化学品追溯体系全省试点。此外,构建涉油犯罪预警模型,实现了长输管线连续1180余天“零打孔”的安全记录。

  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公安机关创新服务企业机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一项目双警长”制度,深入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行动。通过精准联企,覆盖330个省市重大项目,配备410名项目警长和90名政策专员,出台“新19条”服务措施,研发“经企通”工作平台,走访企业2600余家次,解决问题230余个,重大项目在省市“接诉即办”平台实现“零诉求”。强化安企护航,出台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侦办涉企案件578起,避免挽回经济损失3.77亿元,重大项目及周边警情下降25.7%,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3%。规范涉企执法,动态调整检查事项,扩大“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至32项,利用智能监督模型实现涉企“挂案”100%清理,无跨省趋利执法发生。

  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针对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公安机关联合推出1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着力打通堵点、简化流程。全面推行“全科警长”机制,在全市5个县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警务服务中心,实现122项业务“一窗通办”,169项业务进驻政务大厅;49个派出所实现94项服务“一次办结”。整合流程压减环节,首创全国“电子押运”制度,为企业显著降本;优化货车通行管理,通行效率提升28.1%;简化“交管12123”APP通行码申请,材料压减75%,办理时间压缩23.4%。推进系统互联,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实现“一张表单、一次办好”,材料精简40%,减少环节21处,事项标准化100%。深化证照改革,“一拍共享、一照通用”系统全面应用,人像采集一次、多维共享,日均处理业务约980件,办事效率提升近50%,证照合格率超99%,人均制证成本节省30元。

  刘秀峰最后表示,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聚焦发展所需和群众所盼,不断提升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努力以高水平平安建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