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彦涵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赵奕宁 东营报道
11月11日上午,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东营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健就“十四五”期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的成果,回答记者提问。
李健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积极推进“双碳”战略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制定印发《东营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2021—202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3.4%,超额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率先编制《东营市零碳城市发展规划》,围绕能源、产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关键领域,打造全域零碳示范城市、重化工产业能源化转型样板。印发实施全省首个市级零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公布市级零碳园区创建名单,积极争取东营时代零碳园区获省支持申报国家级零碳园区,全省共2个。制定印发全国首个市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产业发展规划,建成全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全力打造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全市绿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扎实推进“两新”政策落地。持续加力扩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构建“1+N”政策体系,聚焦工业、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累计争取28个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13亿元支持,推动设备向高端、智能、绿色、安全方向更新升级;聚焦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品,争取省下达我市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地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11.18亿元,带动全市消费超90亿元。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居民消费、促进绿色转型、改善社会民生的效应持续显现。
探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后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自然资源领域国家级、省级试点,针对生态产品“度量难”,率先对国家《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开展本土化探索,制定印发《东营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试行)》,搭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管理平台,完成2020—2023年四个年度全域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摸清全市绿水青山“家底”。针对生态产品“交易难”,探索推动水权、排污权、林权等生态资源权益市场化交易,畅通生态产品供需对接渠道,构筑以“黄河口”为引领的区域公用品牌矩阵,促进生态产品增值溢价。针对生态产品“变现难”,基于生态资源禀赋,初步探索形成了林草资源修复+产业化经营、“草—牧—园”滨海盐碱地治理+综合利用等一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模式。针对生态产品“抵押难”,印发实施《东营市加大绿色金融创新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金融服务能力工作方案》,探索推出“黄河口生态贷”等基于GEP核算数据授信增信的金融产品。全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荣获国务院生态文明督查激励。
李健表示,“十五五”是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的攻坚时期,东营市发展改革委将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加快建设。
初审编辑:李彦涵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