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干旱将持续 部分农民放弃种地打工为生

2013-04-15 10:26:00    作者:   来源:中国广播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中广网北京4月15日消息(记者 满朝旭 贾立梁)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0年以来干旱不断,云南连续4年发生干旱,四川连续3年出现干旱,西南地区干旱范围逐步从云南扩展到四川、贵州、广西,耕地受旱面积1.01亿亩、占全国的84%,2088万人因旱饮水困难。

  中央气象台最新监测结果显示,云南中北部和东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广西西北部、川西高原南部仍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西南主要旱区大部地区气象干旱仍将持续。

  面对持续的旱情,当地一些百姓却出现了不愿意抗旱的情绪,这究竟是为什么?生活在旱区的居民这几年又是如何生活的?未来是否还会生活在干旱中?

  在云南永仁县毕节村,7、8户村民正在村头的水池接水,当地水务局的运水车也在往水池里加水,村民们会把取来的水放入自家的小水窖,等雨季来的时候也可以打开水窖收集雨水以备不时之需,大一点的水窖注满水可以用3个多月,小一点的可以用2个多月。

  记者:这个水是从哪拉来的?

  村民1:从县城拉来的。

  村民2:都三年了,拉了都三年了。

  当地的村民在干旱这几年都是这么解决吃水问题的,虽然渴不着,但是连年的干旱缺水总是一个隐患,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旭告诉记者,多年的干旱已经使当地的百姓出现了不愿意抗旱的情绪。

  张旭: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如果要抗旱,就要抽水,抽就发生电费、油费、一算账,不合适,我每亩要投入几百块钱,结果我收才收几百、上千的,相当一部分老百姓就不灌了。

  的确,抗旱需要成本,记者在石林彝族自治县和一位正在种烤烟的农民聊天,这几年干旱他隔三差五会开着拖拉机到取水点拉水,水是免费的,但是拉水消耗掉的油钱等费用着实不少。

  记者:这几年种烤烟每年能挣多少?

  烟农:三万左右吧。

  记者:干旱,您自己抗旱么?

  烟农:抗旱,我自己有车可以拉水。

  记者:自己拉水花费多么?

  烟农:大概三、四百块钱一次,每15、6天就得去拉一次,每年都是这样,这几年天旱,太干了。

  抗旱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在四川南部连年受旱的地区,一些农民已经放弃了种地,为了维持生计年轻的劳动力都去打工了,攀枝花盐边县红格镇金河村村长王杨华说:

  王杨华:现在三年没种,你看田里都荒草了。我们全村面积是3009亩,水稻有1630亩,靠江边的找了些抗旱资金,江边中了720亩。靠什么维生?不种水稻打工买着吃,我们都在打工,现在不是有钒钛基地么,我们就在那里打工,一人每月1400-1500。我们这里就是靠天吃饭,我们打工不是长久的生计,现在我们主要是发展芒果。

  而在云南,和乡村相比城市受到旱情的威胁更大,云南水利厅厅长陈坚告诉记者,四年下来旱情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在楚雄、昆明、玉溪、曲靖和大理,这些城市都有限时停水措施来节约水资源。

  陈坚:我们的人均用水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0%,我们的水利工程的人均供水能力只有全国的60%,如果不节水,现在昆明的日均供水量95万方,目前的水源算下去的话只能保证到6月中旬,水就用完了,到产生有效的径流形成水库的蓄水大体上要到7月上旬,中间差了20天的用水量,所以昆明市从上个月开始分片限水,分片停水,累计一天限了15万方。

  目前全国除了西南地区,还有甘肃、河南、湖北等地也有旱情,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旭表示,为了保证全国范围受旱地区的吃水用水,国家加大了抗旱投入。

  张旭:在前期下达1.2亿元的特大抗旱补助费的基础上,商财政部又紧急下拨13.8亿特大抗旱补助费。

  积极采取抗旱措施是必然的,但是面对连年的干旱我们更需要的是反思,在云南,从公元130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连续4年干旱的情况只有一次,分析旱情的成因: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暖使降雨减少、水利工程欠账过多、过快发展让需水量大增,这些原因难道不是我们自己直接或间接造成的么?我们在拼命追求财富的同时,是不是该放慢脚步看看周围的环境?是不是该想想子孙后代所面临的威胁?

  记者在结束旱区采访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雨丝,这几天受旱的地区都有降雨但还不足以缓解旱情,愿旱情早日解除,也希望连年的干旱就此结束。

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