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09 16:13:00 作者: 来源:北京晚报 我要评论
当天,藏书爱好者推崇的《藏书家》停刊两年后再度复刊,京、津、鲁三地多位藏书学者聚集在北京三希堂书院,韦力也在其中。当天,藏书爱好者推崇的《藏书家》停刊两年后再度复刊,京、津、鲁三地多位藏书学者聚集在北京三希堂书院,韦力也在其中。
藏书爱好者地摊上捡回《新元史》手稿
韦力,藏书界的神秘人物,极少接受媒体采访。
见到韦力其人,是在今年9月20日,中秋小长假的第三天。当天,藏书爱好者推崇的《藏书家》停刊两年后再度复刊,京、津、鲁三地多位藏书学者聚集在北京三希堂书院,韦力也在其中。
藏书人
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
韦力,可能是当今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人。30年来凭个人之力,韦力收藏古籍善本逾10万册,四部齐备。明刊本已逾1200部,名家批校本及抄校稿800余部,活字本600余部。同时,他著有《古书收藏》、《古籍善本》、《批校本》、《芷兰斋书跋初集》等学术作品。
韦力藏古书、读古书,也喜欢寻访古人名家藏书楼。《书楼寻踪》一书,记录了他自1997年起,历时5年,辗转南北,寻访包括天一阁、嘉业堂、适园、玉海楼、汲古堂、铁琴铜剑楼、虚斋等全国80余座藏书楼的经历,为后人寻访藏书楼提供了一部指南。
同时,他又非常低调,极少接受媒体采访。见到韦力其人,是在今年9月20日,中秋小长假的第三天。当天,藏书爱好者推崇的《藏书家》停刊两年后再度复刊,京、津、鲁三地多位藏书学者聚集在北京三希堂书院,韦力也在其中。
这本《藏书家》与韦力甚有渊源。几年前,他把一本无人接手的《藏书家》首次恢复起来。他对这本书的定义是“鉴赏型的研究”,向名家约稿,用“大家写小书”的方式,希望实现雅俗共赏。三年后,这本抢救过来的小众刊物登上了畅销书的排行榜。
如果不是被告知,很难看出,外表淡然谦和的韦力先生刚刚经历了一次劫难,身体还在康复阶段——今年年初,韦力只身来到河南安阳的一座寺院考察,不幸被倒塌的大石碑砸中左脚,导致截肢。
遭此变故,却在他自述里说得很平静。也许正是从古书中汲取的精神修为,才能让他面对命运的无常时,内心如此坦然与平和。
对话藏书之变
古书店倒闭拍卖兴起
记者:近二三十年国内的藏书市场格局如何变化的?
韦力:我一直认为,古籍拍卖对中国古书收藏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在有拍卖之前中国的古籍流通史都是近似的。
在1993年有拍卖之前,大多数藏书者得书的渠道主要来自于古籍书店。因为上世纪50年代之后公私合营,很多城市只保留一家古籍书店,私人开个体旧书店已无可能。书源也都是这些古籍商店最多,当年主要就是和古籍书店打交道。那时候古籍书店最好的书都是先供应公家,重要领导之后,普通的书籍才进入流通。所以藏书者要想办法动用关系才能买到好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