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父母的生日”是道什么难题

2014-01-22 09:29:00    作者:高亚洲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父母 生日 感恩教育 重庆晨报 规定动作
[提要]“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显然是有孝心的表现,不过这不能作为判断有无孝心的唯一标准。孩子是否有心并用心记住亲人的生日,涉及平时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请说出你六位亲人的生日,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武汉六中国际部招生的中文面试中,这道“规定动作”让多数先前应变如流的学生“卡了壳”。几乎很少有现场考生能准确说出父母的生日,更别提隔代长辈的生日了。当天参加面试的200名学生中,9成学生都被这道题难倒。(《重庆晨报》1月21日)

  读罢这则新闻,估计很多人都会很惊讶——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居然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其实,不妨扪心自问一下,你就记得父母的生日吗?

  能记住父母的生日,显然是有孝心的表现,不过这不能作为判断有无孝心的唯一标准。能记住当然最好,但记不住,一方面可能与小孩子的个性有关系,性格粗犷可能无心记住,性格细腻则会容易记住,这与是否有孝心没有直接关联。

  另一方面,能否记住父母的生日与小孩子的成长规律有关系,每个人都会经历从以自我为中心到开始接收道德责任约束的过程。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会逐渐清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始懂事”,自然而然也会表现出对父母的关爱,也会开始有意识地记住父母的生日。有调查显示,大学生记住父母生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中小学生。

  孩子是否有心并用心记住亲人的生日,涉及平时的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这是不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教育内容呢?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教育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在升学重压之下,重智轻德已成普遍现象。在这种教育价值取向下,姑且先不说孩子在德孝方面没有出色表现,在孩子与父母之间,有时连沟通都可能成为问题。正如有专家所言,重智育轻德育的家庭教育可能会使升学率提高,可是若学生不知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使命与责任,到头来仍旧是失败的。这值得整个社会深刻反思并做出改变。

  对于很多孩子记不住父母等亲人生日,没必要过度解读,但应从中发现我们教育的短板,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应加强责任感和感恩心的培养与塑造。“记不住父母生日”不仅是孩子的难题,也是一个出给全社会的难题。(高亚洲)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