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试点民营银行选定10家民企 为什么是他们?

2014-03-12 09:20:00    作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民营银行 银行经营 试点银行 民营资本 试点方案
[提要]由银监会牵头推进的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经过9个月的蛰伏,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动作:10家民营资本参加首批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重点做好风险管控和损失承担的制度安排,防止银行经营失败后,侵害消费者、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由银监会牵头推进的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经过9个月的蛰伏,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动作:10家民营资本参加首批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那么,这10家民企有何来头,为何能脱颖而出?它们又会采用何种经营模式?

   据了解,这完全是对试点方案优中选优的结果,主要考虑民企申办民营银行的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以及其差异化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等。

   昨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出席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时透露,经各地政府推荐,并报国务院同意,选择了10家民营资本共同参加第一批5家民营银行的试点工作。它们将分别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开展试点。

   目前入选民营资本仅是参与试点筹备

   进入首批试点名单的10家民营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与万向(浙江);腾讯与百业源(深圳);均瑶与复星(上海);商汇与华北(天津);正泰与华峰(温州)。此次试点民营银行,将采取共同发起人制度,即每家试点银行的发起人不得少于两家民营资本。据业内人士介绍,之所以采取共同发起人制度,主要是为了使得民营银行未来运营的决策更加均衡,同时防止银行牌照稀缺资源被独吞。

   按照银监会的计划,目前入选民营资本仅是参与试点筹备工作。下一步,银监会将按照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监管”和“具备条件”的改革要求,依据法律法规通过股东资质审查后,依法申请发起设立银行。据介绍,股东资质的审查会遵循相关行政许可实施规定,同时,可能会对重点审查发起人的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资质,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中国国籍,在海外无绿卡,资产在国内等。在审查结束后,银监会将准予其筹办民营银行,并采取“成熟一家推出一家”的原则。

   尚福林强调说,这次试点的选择,不是计划模式下的指标分配,也不是行政管理下的区域划分,完全是对试点方案的优中选优。尽管银监会未透露一共接收到的建立民营银行的意向数量,但据了解,有申请意向的民营资本几乎每个省份都有涉及。据了解,在首批试点取得经验后,银监会才会考虑继续接受新的民营银行申请,考虑扩大试点范围等事宜,此外,民营银行管理办法也将在试点经验总结完成之后制定并发布。

   首批试点民营银行经营模式多样化

   与以往任何一项新机构推出不同的是,民营银行的试点并非是一场全部“自上而下”的设计,而是一种“顶层设计”与“民间自主选择”的结合。由于充分尊重了民营资本的意愿,因而首批试点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据介绍,民营银行的经营主要有四种模式:“小存小贷”(限定存款上限,设定财富下限);“大存小贷”(存款限定下限,贷款限定上限);“公存公贷”(只对法人不对个人);“特定区域存贷款”(限定业务范围、区域范围)。

   据记者了解,阿里巴巴的民营银行方案提出的即是“小存小贷”的模式。这也使得阿里巴巴的方案脱颖而出。据介绍,阿里提出其所要建立的民营银行将主要服务于社区居民,而且其设计方案也充分考虑了互联网的特点,腾讯也提出了“大存小贷”的模式。而有些则计划专注于做对公业务。

   银监会将突出股东行为监管

   除了明确的特色,银监会在选择方案中还主要考虑了五方面因素:一是有自担剩余风险的制度安排;二是有办好银行的资质条件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有股东接受监管的协议条款;四是有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五是有合法可行的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

   银监会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银监会将突出股东行为监管,重点是监管银行与股东的关联交易、股东对银行的持续注资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防止试点银行成为股东的融资工具。与现有银行一样,民营银行适用同等的国民待遇,接受相同的监督管理。

   此外,银监会将按属地原则监管。在哪试点,就由当地银监局负试点责任,加强沟通、协调、服务和跟踪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银监会还要求民营银行严格公司治理,突出市场机制决定作用。建立具有完全由资本说话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重点做好风险管控和损失承担的制度安排,防止银行经营失败后,侵害消费者、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