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回放:城镇如何留住三个一亿人?

2014-03-19 09:02:00    作者:岳普煜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城镇规模 李铁 市民化 两会 政府工作报告
[提要]李铁: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重点是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李铁:现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在实行居住证制度,但是标准太严、门槛太高,解决不了多少人的落户问题。

  嘉宾:住房城乡建设部新闻发言人 倪虹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山西省临汾市市长 岳普煜

  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张正红

  两会声音回放

  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1亿人”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一问 户口怎么解决

  记者:农民工市民化,落户政策应做何考量?

  李铁:新型城镇化,要实现从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重点是解决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

  农民工市民化,必然涉及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我认为,落户政策应考虑城市人口规模、外来人口比重。外来人口占比重高的,即使是小城镇,也无法全部放开。

  记者:落户准入标准应该怎么设置呢?

  李铁:现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都在实行居住证制度,但是标准太严、门槛太高,解决不了多少人的落户问题。

  我建议将就业设置为落户的前置条件,有岗位就代表这个城市需要你,也代表你给城市做了贡献。当然,根据城市的不同,落户所需的年限也该有差别。

  记者:地方如何进行户籍政策改革?

  岳普煜:我们的改革方向就是适度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移。同时,努力使转户进城的农民在养老、就医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利、同等待遇。

  张正红:成都全面实行户籍、居住一元化管理,从就业、社保等多方面入手,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不平等权利和待遇。目前,已基本实现本市农民向城镇迁移户口“零门槛”。

  李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中央应该有强制性的约束和规定,不然地方落实会有难度。同时,也要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在义务教育支出、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中央对地方城市要有财政支持,以提高地方吸纳农民工落户的积极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