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眼里的中国互联网20年

2014-04-22 14:39:00    作者:段续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互联网时代 苏衣 电脑班 生产力 联想
[提要]”  在金光早年的科研生涯中,查资料是一件费时费神的事情,动辄就要到北京的大型专业图书馆检索国内外文献,而互联网大大解放了他的“生产力”。和金光一样,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富景筠的学术生涯也因互联网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便利。

  新华网长春4月21日专电题:普通人眼里的中国互联网20年

  新华网记者 段续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带宽的国际专线让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的互联网时代从此开启。斗转星移20年,互联网带来的无数可能性让许多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学习族:“方便了不知多少”

  “我是单位里接触互联网最早的几个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新技术室主任金光说,“那一刹感觉是那么神奇,觉得世界不再遥远。”

  在金光早年的科研生涯中,查资料是一件费时费神的事情,动辄就要到北京的大型专业图书馆检索国内外文献,而互联网大大解放了他的“生产力”。

  和金光一样,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富景筠的学术生涯也因互联网的出现而变得更加便利。“文献查找便捷无比,尤其是国外的文献。”富景筠说,

  “上网像是喝水吃饭一样平常,所以已经忘了什么时候第一次上网了。”富景筠说,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形成不同的群体讨论不同的议题,“是不是联系更紧密了?”

  曾执笔著名电影《索道医生》的编剧郭中束最早接触互联网还是从腾讯QQ开始,“觉得特别好玩。”年逾60岁的他在文学创作中得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帮助。”

  在郭中束看来,他需要的东西“互联网上都有了”。“一件事情只要记得一点就能搜索到,比翻书不知道方便了多少。”郭中束说,“我期待在未来能对互联网中的恶意、不良信息监管更严一些。”

  上班族:“改变了不止一点”

  在一家汽车公司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李莹年近30岁,“第一次上网就是为了去聊天室聊天。同班一位长相并不出众的女生因为聊天技巧高超,被众多网友认为是美女,备受追捧。”李莹笑着说。

  曾经在管理咨询行业工作过的李莹深切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行业变革。“咨询公司强大与否关键在于自身的信息优势,而互联网让信息越来越‘扁平’,有时客户知道的比咨询企业还多。”正因如此,李莹选择了跳槽。

  “那时上网可是大事,进了机房要换实验服、戴帽子和鞋套。”在山西同煤集团工作的相少华说,“现在呢?日常工作和电脑基本捆绑在了一起。”

  “曾经‘在电脑前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现在的网络社交基本上基于实名。”在北京一家国企工作的白领熊图说,“在网上胡说八道是不行的。”

  熊图第一次接触网络还是当年家里花了近万元购买的“联想”多媒体电脑,一根网线让他感觉到了“世界的美妙”。“那时‘多媒体’还是卖点,现在什么事少得了电脑?”熊图说。

  当时还在上初中的熊图报名参加了一个“电脑班”,五笔输入法的练习让他颇为头疼。“干脆就不练五笔,只练指法。”熊图说,“看来选择是对的,如今的拼音智能输入比五笔慢不了多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