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1 08:34:00 来源:中国商业电讯 我要评论
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龙头企业的举动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与标杆意义。在经历了2012年、2013年的调整以后,五粮液在龙头企业中先人一步,率先调整出厂价格与市场指导价。作为“先行者”,五粮液此次价格调整引来不小争议。不过,从业内大多数人的反应来看,五粮液此举其实是代表了白酒行业的一次价值回归,同时也为行业释放了一个信号,即对于白酒企业来说,应对危机的最好办法就是正视危机并作出符合实际的市场动作。
行业温度计与三次行业价格调整
此次具体调整中,五粮液普五出厂价调整为609元/瓶,建议团购价659元/瓶、终端零售价为729元/瓶(市场价格1108元/瓶);五粮液1618出厂价调整为659元/瓶,建议团购价729元/瓶,建议终端零售价809元/瓶。
作为行业的价格标杆,普五与1618的调整必定会挤压部分高端产品尤其是次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未来也不排除其他酒企会跟风降价。可以说,五粮液的降价正式宣告了白酒行业进入价格脱困的模式,也宣告未来行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底部徘徊,将以价格调整宣告寒冬终结。
因为,纵观行业历史,酒行业每一次行业调整都是一次全行业价格的整体调整。行业调整往往从价格始、从价格终。价格对于行业温度几乎是一种自然的指标作用,茅台、五粮液的价格就是行业的的温度计。
白酒行业在国家正式开启市场化进程以来,大体有三次大的波动,这次是第三次。
第一次是在1988年,由于白酒管控价格放开,加之当时中国正是开启市场化进程,突然到来的自由市场竞争导致白酒行业在1988年的疯狂。1988年7月份正式放开计划市场定价权,由于当时腐败问题导致的社会影响乃至政局稳定因素,整个社会掀起了声讨“吃喝风”的行动。1989年,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降价行动,幅度从300元下降至100元以下。从1989年3月份开始,茅台每瓶零售价从208元陆续下调到183元、125元、95元。五粮液当时的价格下调到91元、74.8元、60元、45元。这一轮凶猛的降价,一直持续到1990年下半年,名酒们才稳住阵脚,白酒企业几乎全线亏损。从1991年开始白酒行业开始恢复增长,一直达到1998年的高峰。
1998年,白酒再次进入行业调整期,茅台价格从1998年初的312元下降到228元,降幅将近30%,其他名酒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这一次调整中五粮液价格反其道而行之逆市提价,价格首次超过茅台,奠定白酒大王的地位。这一次行业调整同样也是因为腐败问题,当时整个社会掀起了“倒白运动”,同时山西假酒事件与秦池勾兑门事件也影响了社会需求,时任总理李鹏都站出来说要提倡公务用酒喝葡萄酒。两年之后的2001年,水井坊与国窖1573的高价酒出世,同时,茅台、五粮液价格再次回升到300元以上,此轮调整才正式宣告结束。
这一次,从2012年开始,茅台价格疯狂飙升到2700元,五粮液价格在1500元左右,价格标杆达到了顶点,价格上涨的动力戛然而止。领导换届与经济增速进入中高增速期,政府反腐运动导致中高端消费需求被拦腰斩断。借2008年4万亿之势飙升10年的白酒行业再次进入寒冬。此次调整的价格表现是,茅台从2000元以上终端零售价降低至1000元附近,而五粮液的终端零售价也从1500元附近降低到700元附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