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15 09:45:00 来源:酒说 我要评论
“变”是当前酒业调整期的主旋律,但“变”应该是基于形势研判、自身现状及行业规律的变,而不是盲目的、无原则地变。在2014年酒业形势依然混沌未开的行业背景下,茅台集团副总经理、习酒董事长张德芹阐述了自己对白酒、尤其是酱酒行业形势的研判、行业的应对之策以及习酒自身发展的变与不变。
第二,酱酒企业要加大产品自身属性的宣传。酱酒已经在全国市场初步建立了知名度,但消费者对于酱酒产品、内在香味物质、对人体有利的元素、工艺和文化价值的了解并不全面和深入,改变这种现状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通过企业不遗余力地推广,让酱酒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第三,酱酒是严格坚持传统工艺的酒品,真正含有更多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这是酱酒独特的产品优势和价值所在,一定要在消费者的意识中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唯有如此,才能树立酱酒品类的差异化优势,才能区隔其他品类,在白酒大品类和消费者意识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四,酱酒应该改进包装,进行形象创新,使产品更亲民,更适合年轻消费者。在产品形象和品牌气质上更接地气,这不仅是整个白酒行业面临的命题,更是酱酒面临的重要命题。
第五,引导消费,让消费者知道酱酒是好酒,是老百姓可以喝的起的好酒,走出“高大上”的误区。在前期全国推广中,酱酒对消费者的一种普遍认知是:酱酒是高档酒代名词。这与酱酒企业在推广中的产品导向有关,从中长期来看不利于酱酒消费的普及。所以必须引导消费者改变这种认识误区。
把握酒业发展三大方向和趋势
关于白酒行业中长期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判断,个人认为白酒企业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第一, 前几年我们说白酒行业将回归理性,而当前的酒业调整正是行业回归理性的必然阵痛。白酒行业回归理性没有时间表,但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白酒行业回归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白酒制造企业回归传统,保证酒质,生产厂家对利润的期望下降;二是市场运营更加贴近消费者,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变短,中间商的利润下降;三是消费者消费理性,以酒质量为消费追求,而不是价格与面子,这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二,白酒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白酒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伴生了太多的增长泡沫,这些增长有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成分,而当前的行业调整实际上就是“去泡沫化”,比如过去一些依靠摄取行业过剩营养物质而“虚胖”的白酒企业和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不稳定、傍品牌的企业将被先洗牌出局。
第三,白酒商品属性的回归。在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白酒自身的商品属性是不清晰、不明确的。依托政商务消费,白酒过去在产品属性上更多地沾染了面子消费的气息,掺杂了礼品消费的成分。从中长期来看,白酒回归一般商品属性将是大势所趋。这将对白酒企业提出新的要求:基于大众消费重新定位和构建白酒的消费价值和理由。
白酒不可能是夕阳产业
白酒行业绝不会成为夕阳产业,白酒行业经历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整后,行业转型会化解自身存在问题,使这一传统的民族产业走向稳定持续之路。
这一判断基于社会消费对白酒以下几个层面的刚性需求:
一、白酒的保健、养生功能是消费最基本的刚性需求。白酒,尤其是酱香型白酒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适量饮酒有益于身体健康,这在消费者层面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共识。
二、社交层面的刚性需求。未来白酒产品将逐步回归其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基本人文属性,白酒已经深深融入了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这种需求也是刚性的。
三、白酒在精神和文化层面的刚性消费需求。白酒作为中国几千年民族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和符号,对消费者精神和文化心理层面的占有是不可替代的,这也是一种刚性需求。
白酒不仅不会成为夕阳产业,相反白酒还是所有产业中少有的常青产业。回顾千年的民族文化,只是酒幡与旗号的改变,而白酒作为消费品是一直存在。在上百年的民族品牌中,白酒居多。展望未来,如果中华民族不再喝白酒,我们的文化基因会不会出现缺失,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载体会不会缺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