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关于“汪俊林与郎酒”的种种“传说”!

2014-09-15 15:09:00    作者:微酒   来源:微酒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汪俊林 郎酒 传说 回归 监视居住
[提要][提要]从2001年开始,郎酒集团掌门人汪俊林与郎酒就从来没有淡出过业内的视野。回归质量型增长、保平业绩、去库存、组织机构调整、营销落地、招聘、培养大学生,是汪俊林在2012年所强调的重要工作。

  从2001年开始,郎酒集团掌门人汪俊林与郎酒就从来没有淡出过业内的视野。2001年到2012年,汪俊林带领郎酒从不足3个亿的销售额跃升至120亿;这十年间,红花郎品牌奇迹般的迅速崛起;2012年年底,汪俊林被带走调查;2013年,郎酒业绩从2012年的销售公司120亿跌至集团总计82亿;2014年4月汪俊林被传回归,处于“监视居住”状态。业绩也好、新闻也罢,不论是否愿意,汪俊林与郎酒凭借其在中国白酒舞台上所拥有的重要地位而无法低调。

  从2012年12月13日,汪俊林被传因涉及李春城案被带走协助调查,与外界失联,到2014年4月21日被传回归,其间,汪俊林“消失”了将近500天,微酒记者通过大量采访,试图解密这近500天前、中、后三个阶段关于汪俊林与郎酒的种种传说。

  500天前,汪俊林“以退为进”战略

  写下“500天前”其实是不准确的,毕竟对于汪俊林与郎酒来说,2012年年底的风波来得非常突然。不过,在2012年,站在百亿大舞台上的汪俊林已经敏锐的发现了企业危机所在。在失联之前,汪俊林对郎酒的发展做出了部署。

  2012年秋季糖酒会期间,红花郎存在较大库存的问题引起了汪俊林的高度重视。回归理性、回归品质、回归质量型增长——汪俊林在2012年写下了“以退为进”的策略,并明确提出2013年郎酒业绩保持120亿,与2012年持平。这是业内首家在所谓的黄金期里提出保平目标的企业。

  采访中,微酒记者还注意到,2012年,汪俊林大刀阔斧的对郎酒的营销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9月份,汪俊林开始深入思考之前所独创的“事业部+办事处”的“矩阵式营销组织结构”在为抢占市场份额立下汗马功劳之后,是否还适应郎酒新的发展阶段的问题;10月份,汪俊林分别找全国大区经理和事业部经理谈话;11月份,以五大事业部为主体的“准公司制运营模式”取代了“矩阵式营销组织结构”。11个经理只选5人,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一项重大的组织机构和人事调整。汪俊林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改革。

  回归质量型增长、保平业绩、去库存、组织机构调整、营销落地、招聘、培养大学生,是汪俊林在2012年所强调的重要工作。

  12月13日,汪俊林被传因涉及李春城案被带走协助调查。

  500天中,汪俊林不曾“离开”

  “始料不及的离开,让郎酒上下以及经销商突然陷入了恐慌、混乱的状态中,这样的状态持续了近4个月”知情人士告诉记者,“2013年,行业突然面临调整,加上老板的突然离开,坊间各种传闻不断,经销商的信心受挫,市场问题不断涌现,郎酒领导又有面临着不敢拍板做决定的情况。‘乱’是那几个月最真实的状况。对于大家来说,似乎都只能‘等’和‘拼’了。”

  在遇到内外困扰的情况下,郎酒中高层人员只能用拼命跑市场的方式来撑下去。“2013年,郎酒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付饶基本没有在成都停留,中国的城市被他跑了不止一遍,一个唐山的经销商不想做郎酒代理了,他听说后也必定前往做工作”。郎牌特曲事业部总经理陈建伟在2013年基本上每晚都睡不着,天不亮就开始跑客户、跑市场,在他看来,只能拼命了,要撑下去,给老板一个交代。因为他们都坚信,汪俊林一定会回来。

  时间来到2013年6月份,没有消息,看不到希望,郎酒开始有了新动作,和其他酒企一样,为了应对不断下滑的市场,郎酒在武汉秋交会上,祭出开发新产品的大旗,五大事业部的十余种新品齐齐亮相。

  不过,随后事情却发生了180度转变,十余种新品被紧急“叫停”。付饶公开表示,今年不再开发新品,全力做好既有产品。郎酒成为业界率先“停止新品开发,果断降低价格”的企业。

  是什么原因导致郎酒对既定战略突然叫停的呢?据说,2014年1月6日,郎酒高层领导接到汪俊林的一通接近1个小时的电话。包括五大事业部总经理均与汪俊林进行了对话,电话中,汪俊林明确表达了“保主线产品,或停或自主消化新产品”的意见。随后,郎酒在1月份的年度销售会议上提出,“全集团要按照汪俊林董事长指示‘聚焦发展’部署并开展工作”;“2014年郎酒集团将原则上不增加产品品项,集中红花郎、青花郎、郎牌特曲、老郎酒、小郎酒等主导品项重点发力”。

  有了汪俊林明确的指示,有了汪俊林的来电,郎酒上下又燃起了希望与激情,2014年一季度,郎酒销售同比增长20%。

  500天后,“回归”后的郎酒“野心”

  2014年4月21日,坊间传闻,被带走协助调查的汪俊林已经回归,目前可能在泸州处于“监视居住”的状态。郎酒方面对此一直没有做出正面回应。

  不过,微酒记者在郎酒采访时发现,郎酒员工的状态已经与2013年发生了明显变化,激情又回到了这群人的身上。同时,记者发现,自4月份以来,包括五大事业部总经理在内的中高层领导频频回泸州,这一情况在2013年是不曾有过的。

  另一方面,在6月份的董事会上,郎酒坚定的做出了“聚焦发展、价格应市、放权管理”三大举措。拿聚焦发展来说,郎酒将继续聚焦主线产品,聚焦核心区域市场。流通市场部总经理王勇军也提出了将“小郎酒打造成为同行业顶级品牌”的目标。

  综合种种迹象,似乎说明了坊间传言并非传说。有郎酒内部人士告诉记者,郎酒接下来的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记者手记:汪俊林其人

  2013年,对于郎酒,对于郎酒人来说,很难!比白酒行业中的任何一家企业都难!还好,这一段艰难岁月已经走过。回顾这一段,可以发现一个特别的情况。2013年,郎酒的核心管理层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全部选择了撑下去。在看不到希望,市场一片混乱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他们愿意留下呢?毕竟,就记者所知,郎酒几大事业部老总们凭着在市场上打拼出来的“狼性”在2013年都是各大企业争抢的对象。

  采访中,记者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些人身上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王勇军做江苏市场时,告诉汪俊林“三年别问我,三年后,我还你一个全国前三”,三年里,汪俊林没有过问,三年后,江苏市场是除四川市场外的郎酒最好市场。原重庆大区经理、现红花郎事业部总经理梅刚,刚到重庆时,打不开市场局面,汪俊林说,没有关系,坚持一下,我相信你努力能够做到1个亿。梅刚离开重庆时,做到了1.7个亿。“跟着老板走,我们有信心,他给予我们的承诺都兑现了的,我们只需前进就好”。就是在这些人的支撑下,郎酒走过了2013年,这样的变故发生在其他企业身上其实是很难想象结果的。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