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8 09:26:00 作者: 来源:广州日报 我要评论
原标题:小心!减肥药也伤肝
长期不当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可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内炎症反应,导致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今天是第1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爱肝日的主题是“肝胆相照,合理用药”。专家提醒,除了慢病患者长期用药容易造成药物性肝炎外,某些抗菌药物、中草药、减肥药引起的肝脏损害也应引起重视。此外,不要轻信那些宣称“保肝”或“强肝”的偏方,事实上有些可能有一定肝毒性。药物的毒副作用除了影响肝脏,还可导致胆汁淤积,从而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已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应主动向医生说明情况,尽量避免因服药而加重肝损害。
药源性肝损害占15%
肝脏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解毒场所,药物进入人体后若发生毒副作用,首当其冲受到损害的就是肝脏。药物性肝炎是由于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特异体质、包括使用不当引起肝脏损害的疾病。解放军458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李灼亮介绍,目前药源性肝损害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占所有肝损害疾病的10%~15%。
除了影响肝脏,药物的毒副作用还会导致胆汁淤积,从而引起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据报道,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中,其中20%~25%为胆汁淤积型肝损伤,若没有适当治疗,可引起慢性肝炎,最后甚至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若出现药物性肝炎,患者会有各种不适感如胃口变差、肚子发胀、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严重者还会出现肝区疼痛、黄疸等。
减肥药可引起药物性肝炎
哪些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炎?
李灼亮介绍,主要包括三大类:
1.西药:包括抗菌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先锋四、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磺胺类等;感冒药;镇静催眠药,如苯巴比妥、艾司唑仑、氯美扎酮;解热镇痛消炎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芬必得、消炎痛、散利痛等;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激素类药物,如优降糖、他巴唑、甲亢平、丹那唑;维生素A与烟酸;抗肿瘤药物;其他药物,如甲基多巴、心痛定、西咪替丁、消胆胺等。
2.部分中药、中药制剂以及部分草药:比如,长期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菇可引起肝功能异常;超量服用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制剂,可致中毒性肝炎,出现黄疸、肝肿大等症状。
3.减肥药:目前市面上的减肥药多是保健品,部分产品成分没有完全标识,而是用“等”这样的字眼一带而过,这样的产品就很可疑,没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号的产品千万不要购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