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冬令进补”

2014-11-24 10:16:00    作者:李欣 邱丽丽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为何;冬令进补
[提要]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

    大众网东营11月24日讯(记者 李欣 通讯员 邱丽丽)自然界气候环境的运动变化,无时无刻不对人体产生影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地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纲纪。”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谨慎地起居饮食、衣着行走是十分重要的。秋冬季节是收获的重要季节,人体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会作出相应的调整,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旺盛,体内高热量食品需求增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藏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消耗减少。

    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冰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是一种养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

    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在冬天,调养滋补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在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

    固然冬令进补有种种好处,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来采取适合自己的进补方法。对于体质很虚的人,吃一些热性的炖品是可以的,常人则不宜多食。不然会造成热量摄入太多,瘀而化火,生出别的病来。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若是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所吃的补品不仅不能消化,反会增加胃肠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所以在进补之前,应先调理脾胃,如病后胃肠功能低下者,可先喝一段时间的桂圆红枣粥。即使胃肠功能正常的人,也应在进补时加些行气消胀的陈皮、薏米之类,以免进补肉食阻塞气机,出现腹胀少食现象。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