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8 09:35:00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我要评论
人民网北京1月28日电 吃鱼的好处有很多,可鱼也分很多种,海里的、江里的、河里的,有鳞的、没鳞的……哪一种最好呢?哪种鱼要少吃?鱼肉最佳烹调方式是什么?下面,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教授一一做解答。
深海鱼营养价值高
于康教授提倡大家吃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鲭鱼等。
理由是深海鱼中含有较为丰富的ω3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降低炎性反应,甚至有助于防治老年痴呆。一般情况下人们吃的植物油都含有ω6脂肪酸,ω6脂肪酸对于控制血脂、降低炎性反应的作用都不如ω3脂肪酸好。ω3脂肪酸存在于深海鱼中,所以深海鱼比淡水鱼更有助于控制血脂。
慎食鱿鱼
鱿鱼中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定要慎食。
当然,鱿鱼中也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元素,对骨骼发育有益,还可预防贫血,同时含有多肽和硒等微量元素,偶尔吃一次,对身体是益处大于危害的。但考虑到高胆固醇问题,食用鱿鱼要适量,尽量少吃烤鱿鱼,否则不仅胆固醇可能摄入过多,还可能摄入有致癌风险的有害物质苯并芘。
做鱼最好是清蒸
鱼的最佳烹饪方法是清蒸,不提倡油煎和油炸的做法。
清蒸的做法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鱼中的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减少油脂的摄入、最大限度保留鱼肉的鲜味儿。
还有一种吃鱼的方法:吃生鱼片。这种吃法起源于中国,现在多出现于日本料理中。
需要注意的是,生鱼片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处理后,才能食用。对我国南方淡水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60%的鱼身体内存在寄生虫、细菌含量超标。经过加温消毒可以将鱼肉所含的寄生虫和细菌杀死,熟吃鱼比生吃要安全得多。
小贴士:吃鱼的好处知多少?
首先,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其中氨基酸的种类较为全面,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人因为吃鱼而感觉消化不好的原因。其次,鱼肉的脂肪含量较低,只有等量猪肉的一半。再有,鱼肉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许晓华摘编自四川科技出版社《你吃对了吗?》一书)
专家信息
于康,全民健康新偶像。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教授,卫生部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健康中国2012年度十大人物,超级畅销书《吃好每天3顿饭》作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