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利津县中心医院——张晗

2019-08-22 17:15:00 来源: 利津卫生健康 作者:

  

  张晗,女,33岁,2010年于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入利津县中心医院,从事临床工作。从此,她下定决心将自己深深扎根在利津县这块异乡热土上,一心一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奉献自己的青春。9年来,她热爱本职工作,忠诚于党的医疗事业,一直活跃于医疗第一线,任劳任怨,具有“学习、团结、敬业、创新”的科研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从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那一刻起,她就深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重大使命。作为一名神经内科医生,每天面对患者,听到的是呻吟,见到的是焦躁,感到的是烦恼,也许职业的特殊性,会使她们中的部分人淡漠了同情心;但是,从医以来,她时刻牢记着职业赋予的使命,始终把病人放在与自己的同等位置上,学会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一直以“假如她是一个病人”的设想去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且不论职位高低,不管贫富贵贱,尊重每位患者的人格、的医疗权利和康复渴望,对所有病人都以敬语尊称,不仅注意解决患者身体的痛苦,同时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

  

  神经科病人以沟通困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居多,且常常病种多、病情复杂。一方面她扎实临床基本功,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学习各系统内科学知识,心中时刻装着病人,常常下班回到家仍记挂着这个病人的化验、那个病人的检查。另一方面,她不怕脏不怕累,危急情况下给病人徒手抠痰也无所顾忌。轮转急诊期间经常接到危重患者又无家属陪同,每当这时她都充当双重角色,一边积极为病人诊治,一边陪同病人检查。在救治过程中,有些病人又拉又吐、满身鲜血,鲜血、呕吐物喷溅到身上、脸上是常有的事,她都主动帮忙整理,不嫌弃不躲避,时刻把病人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曾有一位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出现褥疮,创口溃烂流脓、又深又臭,因为患者营养状态差,褥疮很难痊愈,一旦感染还可能危及生命。患者在当地附近医院就诊没被接收,入住她科。她每天给他清洗、换药,配合合理用药、营养支持,慢慢地,原先溃烂的创口长出新生肉芽组织,伤口逐渐愈合,出院时,这位失语多年的病人拉着她的手一直笑,家属说,这是感谢你呢!同时,她工作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度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从不抱怨,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每当患者或家属不理解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她始终认为,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拉扶的动作本身就是一剂良药。慢慢地她赢得了病人的信赖与尊重。

  

  在平日繁重的业务工作中,她仍抽出时间刻苦学习,不断累积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利用周末时间参加专业业务培训,在医院组织的多次业务知识、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也曾在全市医疗系统食源性疾病知识竞赛中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平日她利用休班时间,参加面向社区及乡镇、农村的“义诊”10余次,并在2017年利用休班时间于明集镇卫生院帮扶坐诊半年。2018年她在山东齐鲁医院神经科进修学习,在此期间她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苦练临床技能、踏实临床工作,得到了各位带教老师的好评。回到本院后,学以致用,用自己所学完善了急性脑梗塞患者溶栓治疗流程,开展了认知障碍量表评定,规范了重症脑血管病的管理,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她的工作不但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也得到院领导、同事的认可,先后获得“先进工作者”,“县委县政府嘉奖”等荣誉。

  

  在日常工作中,她待人真诚、团结同事、宽以待人,不记得失。无论上班还是休班,只要工作需要,随叫随到。她爱管“闲事”,谁的听诊器坏了、隔离衣脏了、办公室乱了,她通通爱管;就连门诊的病人买完药恰好缺了公交车零钱、半夜来的病人的孩子饿肚子,她也都尽她所能的给予帮助,这些“顺手的”小事不仅促进了良好的医医关系、医患关系,也让自己心情愉悦,她深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为临床一线的一名医生,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用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善良奉献的心,去抚慰无数伤痛的患者,驱散他们的身心痛苦和忧伤,认真践行了名医生的神圣职责。无论多苦多累他都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她热爱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东营站李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