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李欣 东营报道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新生儿重症监护领域,一项革命性技术正在改写危重患儿的救治历史。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儿科一病区率先引进新生儿床旁重症超声技术(POCUS),通过“超声可视化”诊疗模式,为超早产儿等危重新生儿筑起生命防线。这项被医学界誉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的创新技术,使医护人员能在暖箱旁实时捕捉生命体征的微妙变化,实现治疗方案的迅速响应。
两个月前,出生时仅24周+3天、体重不足一千克的“掌心宝宝”成为该项技术的首位受益者。面对这个发育仅相当于成人手掌大小的超早产儿,NICU团队依托床旁超声技术,精准监测其动脉导管分流量、肺动脉压力、下腔静脉变异度等关键指标。通过动态调整呼吸机参数、优化液体管理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成功帮助患儿在45天内实现从有创呼吸支持到自主呼吸的跨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还通过每日超声影像评估颅脑出血后脑室扩张程度和肠道功能,建立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为这个提前4个月来到世界的生命注入了“成长动力”。
“这项技术相当于为每个暖箱都配备了‘生命监测雷达’。”该院儿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魏朝霞介绍,新生儿床旁重症超声技术集六大优势于一身:无辐射损伤的绿色检查、分钟级响应的即时诊断、多器官系统的同步监测、治疗效果的动态追踪、介入操作的精准导航以及病程发展的智能预判。相较于传统放射、CT检查,不仅规避了辐射风险,更将诊断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为危重患儿赢得黄金救治时间。
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每年约有1100余例危重新生儿需要重症监护。儿科一病区团队通过组建跨学科超声医疗小组,已将该项技术系统应用于肺部疾病诊疗、循环功能评估、颅脑发育监测等临床场景。特别是在超早产儿救治中,形成了“超声引导——精准干预——动态优化”的闭环诊疗体系,使救治成功率提升至国内先进水平。
“每个早到的天使都值得最温柔地守护。”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儿科一病区副主任刘志强表示,团队将持续推进新生儿重症超声技术的临床转化研究,为更多患儿给予无创、即时、准确、精细的治疗。未来,这项技术还将拓展至产房急救、高危儿随访等领域,为更多黄河三角洲地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