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中心城区消防专业规划公示

2013-11-25 09:39: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普通消防站;鹤管;责任区;普通站;水鹤
[提要]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西起东营区行政区界及西六路,东至溢洪河,南起南外环路及东营南站,北至潍坊路和东营区行政区界,规划控制范围约486平方公里。规划在城区内建设14处消防水鹤,其中保留东三路南端园林绿化用水鹤管,保留西城集输公司北面消防水鹤;规划新建12处消防水鹤。

  

  一、规划范围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西起东营区行政区界及西六路,东至溢洪河,南起南外环路及东营南站,北至潍坊路和东营区行政区界,规划控制范围约486平方公里。

  二、规划目标

  近期,消防站责任区面积平均为7平方公里,允许部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超过7平方公里。消防给水能保障同一时间火灾次数3次,每次灭火流量90升/秒要求,消火栓沿城市道路按120米间距,小区内保护半径不大于150米设置,新建区消火栓覆盖率达到100%;消防通讯快速、便捷,消防管理机制合理;消防法制基本健全,全民消防素质明显提高;城市消防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完善,企事业单位消防条件明显改善;消防队伍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保障有力,消防科技水平有较大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增强,建立起基本适应东营市中心城经济建设发展要求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远期,消防站布局以普通站为主,每个消防站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接警后5分钟内能到达责任区边缘,消防给水能保障同一时间火灾次数3次,一次灭火流量100升/秒要求;消防通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利用有线与无线两种手段,实现消防预警、接警、调度、指挥和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建立完善有效的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保障体系,全民消防意识普遍增强,多功能的消防队伍强大,消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三、城市建设用地消防分类

  根据东营市中心城区用地性质及布局结构,根据火灾危险性和消防重点保卫的需要,将中心城区的用地划分为三类消防责任区。

  (1)甲类责任区:为政府机关集中地区、商业中心区、化工、仓储单位集中区,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和易燃建筑高度集中、人口密集、街道狭窄地区及其它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区。

  (2)乙类责任区:工厂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高层建筑较多的地区。

  (3)丙类责任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居住区、工厂、企业和二级耐火等级建筑较分散的地区。

  四、消防站布局规划

  1. 消防站

  规划依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的用地发展规模,根据消防站责任区面积要求,远期规划消防站30处,其中保留现状6处,在建1处,规划23处。现状2处油田消防站(3#、16#)远期纳入东营市公安消防站编制。规划共设特勤消防站3处,一级普通消防站15处,二级普通消防站12处。

  2. 消防指挥中心

  规划在南二路南、登州路以东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的消防指挥中心,占地6.7公顷。

  3. 消防培训基地、训练中心

  规划拟在登州路以东、武警山东省边防总队训练基地以南,规划消防培训基地和训练中心,用地面积7.2公顷。建立专门的消防训练基地及配套训练设施,加强消防装备的模拟化、适应性训练。

  五、消防通道规划

  1. 消防通道

  中心城区消防通道主要依靠城市道路,形成“一环十横二十纵”的城市主要消防道路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拓宽道路红线宽度,尤其完善西城道路网,提高道路网密度;明确和完善道路功能,提高道路的通达性,保证消防车辆的顺畅通行。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消除交通阻塞,将过境交通引向城区边缘。

  2. 危险品运输线路

  规划易燃易爆危险品运输线路为:北外环、东八路、南外环、西外环路、南一路西段、西一路南段。

  六、消防给水规划

  1. 市政消火栓和消防水鹤

  2020年中心城规划城市主次干路长857公里,支路长88公里。按国家规定120米间距设置消火栓,远期需要8120个。

  规划在城区内建设14处消防水鹤,其中保留东三路南端园林绿化用水鹤管,保留西城集输公司北面消防水鹤;规划新建12处消防水鹤。

  2.天然消防水源

  规划将城区内的16处水面作为城区天然消防水源,建设消防车取水码头和消防车通道,其附近应有明显标志。

  七、近期消防站规划

  结合中心城社会经济情况及近期建设用地布局,近期规划消防责任区面积平均控制7平方公里以内,在保证5分钟到达责任区边缘的前提下,近期允许部分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超过7平方公里。近期中心城规划12处消防站,保留6处,在建1处,新建5处。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曹守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