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1/4企业“招工难” 底薪低系主要原因

2014-07-30 08:0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大学生;自主创业;顶岗实习;企业招工;企业用工;企业薪酬
[提要]日前,市统计局发布了一份《关于东营市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企业热衷于用工合作,而不愿在学生教学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前沿技术支持、课程开设和实习设施等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大众网东营7月30日讯 日前,市统计局发布了一份《关于东营市企业“用工难”问题的调研报告》。调研显示,2014年受宏观经济调控影响,我市经济增速放缓。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出现了部分企业招工难、留工难和用工成本上升等“用工难”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一线操作工、熟练技工和高端研发管理人才缺乏。

  招工难

  普通技工缺口较大

  本次重点调查的20家企业中,全为规模以上企业,涉及制造业、建筑业、批零业、住餐业等四大行业。调查显示,15%的企业认为没有“招工难”的问题,60%的企业认为问题存在但不太严重,25%的企业认为问题比较严重。出现“招工难”的企业主要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与去年同期相比,认为“招工难”现象更严重的有3家企业,认为差不多的有15家企业,认为有所缓解的有2家企业。

  从用工需求方面看,多数企业对技术工人需求大。从调查的20家企业看,20%的企业最缺经营管理人员,45%的企业最缺普通技工(或销售人员、普通服务人员),20%的企业最缺高级技工,15%的企业各种人员都不缺。

  底薪低

  招工月底薪多低于两千元

  今年我市多数企业招工底薪上涨,但仍较低。被调查的20家企业,与去年同期比,所招的普通技工的月底薪大多上涨。其中,上涨的占85%,不变的只有3家。上涨5%以内的7家,上涨5%-10%的4家,上涨10%-20%的6家。

  企业所招聘的普通技工的月底薪总体较低。月底薪低于2000元(含2000元)共12家,占总量的60%,其中建筑业为3家,批发零售业为5家,制造业为2家,住宿餐饮业为2家;月底薪高于2000元,低于2500元(含2500元)的企业为6家,占总数的30%,其中制造业2家,建筑业1家,住宿餐饮业3家;月底薪高于2500元,低于3000元(含3000元)的企业为2家,占总数的10%,其中建筑业1家,制造业1家。

  从收入增长给企业造成的压力看,15%的企业认为压力明显增大,80%的企业认为有压力但能消化,5%的企业认为没有压力。

  探成因

  工资相对较低是“招工难”主因

  劳动力供需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衡。从需方来看,我市形成了“三增一降”的用工格局,即招聘企业增加、招聘岗位增加、员工薪酬增加,招聘门槛降低,但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尤其是难以招到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员工,存在“有活没人干”和“有活干不了”的现象。从供方来看,目前我市整体上劳动力仍供大于求,就业难问题依然相当严峻;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几乎所有行业的熟练技工、高级技工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部分劳动力择业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80、90后等新生代劳动力的择业观发生变化,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随着物价水平、生活成本等不断提高,企业所提供职工工资薪酬标准相对较低。这是造成企业招工难和留工难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从市场劳动力价位看,劳动者对劳动报酬的期望月薪为2500-4000元/人,从企业薪酬待遇看,虽然今年以来许多企业都给员工增加了工资,有的月薪已达到2500-3000元/人,但整体上仍与劳动者的期望有较大差距。

  企业热衷于用工合作,而不愿在学生教学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前沿技术支持、课程开设和实习设施等方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学校则从自身的师资力量以及投入的办学成本考虑,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办专业,专业师资力量先天不足,后天又培养不够,与行业要求脱离,课程改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滞后。

  缓解企业用工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建立三方联动与合作机制,优化技能人才引进和稳定人才队伍的环境,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就业结构矛盾。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