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08:42:00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三十多年前,段晓燕和陈素英在同一个校园里度过了三年,不过,直到毕业当天被分配到同一个石油单位,两人才初次相识。三十多年后,因两地报社发出的“寻找旧书借阅人”启事,两人重聚细说往事,这才知道当年居然曾在同一个图书馆借阅过同一本书。
10月26日,东营日报社、德州日报社联合发起的“寻找旧书借阅人”大型活动已启动一周,在《黄河口晚刊》特约记者李秀君帮助下,本报成功找到了其中两位旧书借阅人。
“当年的读书记忆扑面而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启事,我们都不知道当年借过同一本书。”10月26日,段晓燕在她的办公室,连连感叹时间太快,而时间埋下的巧合,现在回头再看才有了别样的意义。
1984年,段晓燕和陈素英同时考入胜利石油学校,分别被分到油气储运、石油地质专业,彼此素不相识。这是一所专为胜利油田培养人才的专科学校。靠近女生宿舍便是图书馆,因为高中时根本没机会接触这些“闲书”,一见到里面的小说和名著,学生们都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
《简·爱》、《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陈素英说,当年信息渠道很少,这些书就像帮他们打开了一扇门,眼界和格局随之拓宽。正是在这所图书馆,两人分别于1984年、1985年借阅过同一本《安娜卡列尼娜》,并在30多年后,通过借书证上留下的姓名,才第一次确认了这件事。
“我想起了当年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的场面;当年我很喜欢《简·爱》,里面的很多情节现在说起来还很有感触,”段晓燕说,“看着这些旧书的照片,当年在校园读书的记忆扑面而来。”
那代人已成长为“油田中坚”
1987年,段晓燕和陈素英同时从胜利石油学校毕业。她们清楚记得,7月13日这天,两人坐上了同一辆敞篷大卡车,被分配到了同一个单位——胜利油田油气集输公司(如今已改名为胜利油田油气集输总厂)。有点戏剧化的一幕是,两人是在这辆敞篷卡车的车斗里相识并成为好友。
随后,段晓燕被分配到输油大队东营原油库,陈素英则去到滨南大队采西队。此后两人又几经调动,段晓燕在油气集输总厂计划科工作18年至今,陈素英在集输培训学校做老师25年至今,两人都已成为各自岗位的骨干。
两位旧书借阅者说,现在回头来看,当年借阅的书确实给她们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保尔·柯察金的积极向上、《简·爱》的坚定勇敢都曾给过她们力量。采访过程中,几位在场的“老石油”表示,按照时间推算的话,当年胜利石油学校培养的那批学生,如今都已经人近中年。他们从不同专业走出来,走上物探、地测、钻井、采油、集输等各个岗位,支撑起了胜利油田的建设、壮大和发展,如今已经是胜利油田或其他油田的中坚力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