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08:33:00 来源:齐鲁晚报网 我要评论
纪肄农出身中医世家,曾就读于山东中医药大学进修班。现任东营东城街道沙营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2014年荣获“情在东城”先进人物奖,被中国文明网评为“最美乡村医生”。从医30多年,他免费给邻里针灸按摩,不收一分钱,社区居民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医术精湛却不据此敛财
免费给邻里针灸按摩
纪肄农出生于中医世家,十五岁跟随他的父亲学习中医,他勤奋精进,勇于创新,在中医领域不懈探索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简单易操作、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的中医疗法,特别是对过敏性鼻炎、哮喘、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疑难杂症,更是有着深入和独到的见解,研究总结出了成熟高效的治疗方案。几根银针下去,几次推拿按摩,便能把疾病治好,乡亲们都亲情地称呼他为“纪一针”。
纪肄农身怀绝技,却不据此敛财。所有经过他治疗康复的患者,都是一致反映,纪大夫收钱太少太少了,很多人过意不去,都执意要多给他一些钱,都被纪肄农婉言谢绝。和他的老父亲一样,30多年来,他免费给村里的乡亲们针灸按摩,不收取一分钱。纪肄农说,其实,他们家里非常缺钱。以前,困难的时候去集上花三十几元钱买个破自行车来,车把断了用胶带粘上,车胎坏了没钱换,干脆骑着车圈给乡亲们看病。那时候家里人很不理解,纪大夫好言相劝,慢慢地赢得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纪肄农算了一笔账,到他的村卫生室(现为社区卫生服务站)针灸、按摩的患者一天最少8个人,一个月就是240人,一年最少3000多人次,二十年下来就有十多万人次,按照物价局规定价格计算,免收的费用就是200多万元。其实,算上免收的其它费用,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2010年,广饶县大码头乡央上村村民石国田82岁的老母亲患上严重呃逆病,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救母心切的石国田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的沙营村卫生所。纪肄农被石国田的孝心感动,带着针灸器具前往了病人家中。见到石母时,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家已经脉若游丝,气息奄奄。纪肄农果断施救,几根银针下去,奇迹出现,老人呃逆现象立即好转,当晚就能坐起进食了。第二天,又去治疗一次,老人病患全消。两次治疗,纪肄农收取针灸费用1元钱。现在,老人独居一院,生活完全自理。
常常忙得脚不沾地
年三十、初一也不休息
2003年,纪肄农所在的村卫生室改成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因为人员紧张等问题,纪肄农独自一人承担起了沙营社区的卫生服务工作。每年一次的大生化检查,每年至少四次的居民健康体检,以及平时的预防保健,让纪肄农常常忙得脚不沾地。谁家老人行动不方便,哪家有常年卧床不起的,纪肄农总是暗暗地记在心头,主动上门提供医疗服务。
纪肄农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年到头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时间,即便是年三十、初一,也经常是陪着前来就诊的病号过年,等着给患者换完药,下完针,打完点滴才离开医务室回家。平时家里人习惯了纪肄农大夫不按点回家吃饭,但年三十的团圆饭是一定要等的。可这顿团圆饭也是饭菜凉了再热,等了又等,每念及此事,纪肄农大夫心里总不是滋味,觉得亏欠家人太多太多了。
他曾经私下开玩笑说,干这一行活不了多长时间,因为每天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出一点点问题。他喜欢喝酒,但他从医后,任何时候都不敢碰一下。他说,患者随时都有可能找上门,所以他24小时待命,生怕喝酒误事。因为心怀敬畏,更是有一颗把乡亲们的疾苦放在心里的责任心,这么多年来,沙营社区没有发生过任何大小医疗事故。
经过纪肄农大夫治疗的患者,无一例外地都成了他的朋友,关系融洽,其乐融融。而社区的乡亲们也不称呼他大夫,而是叫他“叔叔”、“大爷”,就像是称呼自己家里人。 纪肄农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回报社会。他积极响应村里组织的各类扶危济困、敬老助学等公益活动,每次遇到村里贫困家庭需要救助时,总是第一时间赶到,没有落下过一户,仅为沙营社区敬老院累计捐款数额就有3500元。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