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记者 王丽臻 东营报道
8月30日,东营市东营区举行了“品质民生·幸福万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体生活领域专场。东营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媛媛,东营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付勇强,东营油城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唐凌燕出席会议,并介绍东营区2024年以来文体生活领域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刘媛媛说,近年来,东营区以推动公共文体服务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积极回应居民对文体生活的新期待,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文体设施,丰富群众文体活动,致力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她进一步从八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相关情况。
文旅活动亮点纷呈
东营区紧抓传统节日、大学生毕业季等时间节点,推出“村村有好戏我要上村晚”“南北双庙会(城南庙会、油城庙会)”“盛世吕韵情 梨园耀油城”元宵吕剧晚会、2024年首届大学生音乐季、“文化馆里过大年”、河海音乐节等亮点纷呈的文旅活动,活动不仅带动了有关景区景点的持续火爆,还成功加速了非遗产品、文创产品、传统戏曲的“出圈”,同时放大了中心城区“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优势禀赋,“文旅活动一子落文旅经济满盘活”作用凸显。
文化惠民点亮生活
在文化惠民方面,东营区组织了23支注册团体98部作品,开展区级新创作品调演大赛及整场节目评比共25场次,推荐26部文艺作品参加全市优秀作品调演,已开展惠民演出200余场次。同时开展“点单式”群众性公益培训、讲座,“新六艺”春季班公益培训总分馆共开设25门课程,共计250课时,培训学员1万人次。围绕青少年美育工作,开办青少年寒假班,开设美文鉴赏、曲艺口才等课程,培训学员500人次。打造市民合唱团、少儿合唱团、少儿话剧团等群众社团,累计招募学员80余名,已组织排练50课时。此外,东营区还打造了东营胜利第二小学城市书房,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下一步,东营区将积极推进室内水电改造、文化氛围设计等工作,力争10月份对外开放。
文旅业态转型升级
结合中心城区定位及特点,东营区积极抢抓年轻消费群体,积极打造年轻化、复合式、烟火气的文旅经济新业态。五一期间,东营区组织鸿港夜市、黄河燕香里街区等三个夜经济集聚地,打造“油城夜更high 潮玩东营区”夜经济品牌,假期期间吸引游客近40万人次。东营区还大力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东营城市IP“河东东海营营”“小鸟的朋友”等享誉全省的文创产品均由东营区文创企业设计。以东营区吕剧艺术中心、刘老根大舞台建成投用为契机,东营区与谷山话剧社、东营雪莲大剧院等加强合作,引进音乐会、儿童剧等高品质演出14场,有效激活全区演艺市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传统文化生机盎然
近年来,东营区完成新创现代吕剧《红枣树下》、吕剧小戏《都是贪心惹的祸》和传统吕剧《小姑贤》复排工作;成立“吕润春苗”青少年吕剧社团,储备吕剧年轻人才;组织开展吕剧巡演活动30余场次,“赶大集、进商圈、进景区”活动10多场次。在东营区第六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普查工作中,新增区级非遗27项,申报市级非遗15项。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东营区共复查文物14处、入户走访300余人次、文物新线索19条、调查问卷200余份。
健身器材更新配备
2024年,东营区投入350万元为228个老旧小区配备健身器材2800件。投资40万元为全区1.1万件全民健身器材建立线上一键报修机制。健全省、市、区、社区四级群众体育赛事体系,举办省“百千万三大赛”、区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区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赛事1540余场,带动群众30万人。公园里、广场上、社区内的健身器材日渐增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健身场所,下楼就能得到锻炼。多措并举,东营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对标一流加快场馆建设
继2022年高标准启用总投资1.2亿元,占地14.7万平方米的区体育公园投入使用后,东营区继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已建成使用的体育综合公园20处,城市步道骑道12条(总长80.75公里),各类体育场地1775个,面积198.6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6平方米。
全面构建体育网络
截至目前,全区已组建各级体育总会9个,各级各类体育协会13个,各类健身团队74支,社会体育指导员2170名,实现了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4名以上的目标任务。
加强体育赛事组织
2024年6月在东营区龙居镇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活动沿黄九省市龙舟赛”和全国自行车比赛、2024年黄河流域(东营)铁人三项赛,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东营区组织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的能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体育产业、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刘媛媛表示,为加强社会建设,增进民生福祉,下一步,东营区会继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继续把文体生活送入千家万户,切实办好东营区文体领域民生实事,提升文体惠民服务品质,让东营区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更有质感、让更多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文体生活的美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