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记者 李乃馨 东营报道
2025年10月16日下午,东营区举行2025“品质民生·幸福万家”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养老服务保障提升专场。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今年以来东营区在构建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与新成效,展现了全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图景。
作为东营市主城区和胜利油田腹地,面对较高的老龄化程度和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东营区近年来持续聚焦“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目标,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已成功获得三项省级示范试点荣誉。2025年以来,该区以创新驱动、需求导向,推动养老服务品质实现显著提升。
多元供给精准对接,满足差异化养老需求
东营区推动养老服务供给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升级。
在机构养老方面,重点大中型项目稳步推进。市财金集团新区康养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入住老人45名,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照料服务;区中心医院康养中心项目与山东颐养健康集团合作,施工进度已达85%,即将交付;德康宁医养中心升级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省顶尖的智慧康养服务综合体,旨在提供高端医养结合服务。
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兜底保障网络日益完善。今年以来,累计为375名分散特困供养、失能、失独及80岁以上低保空巢老年人提供了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浴、助医等。同时,组织养老机构培训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成员33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家庭照护能力。此外,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等9项市级重点任务也在稳步推进,着力填补社区专业照护空白。
制度创新与试点先行,激活发展新动能
东营区通过建章立制和试点探索,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活力。
为筑牢安全防线,该区制定了《东营区养老机构用电安全管理办法》,精细规范老人手机充电、电动自行车使用等细节,从源头预防电气火灾;同时出台《东营区养老机构捐赠财产管理使用办法(暂行)》,明确了捐赠财产的管理流程,有力保障了捐赠人、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三方的合法权益。
“银龄安康”工程持续为老年人织密风险保障网,今年已为4.3万名符合条件的非油田老年人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为省级试点,东营区创新推行“五床联动”机制。通过制定《东营区“五床联动”工作实施细则》及配套文件,明确了医院病床、护理型养老机构床位、普通养老机构床位、家庭养老床位、社区日间照料床位的功能定位和顺畅的转介流程。该机制依托信息平台建设,旨在打破资源壁垒,让老年人能够根据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灵活选择并转换最适合的养老场景,有效打通了“医养康养”结合的堵点。
权益保障与队伍建设并重,提升幸福感获得感
东营区始终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在精准落实老年福利政策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已为25998名老年人发放生活救助金2681.63万元,为20名百岁老人发放长寿补贴金16.3万元,为837名老年人发放经济困难补贴77.982万元,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资金直达老年人手中。
在打造专业养老服务队伍方面,东营区组织养老机构积极参与全市2025年度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不仅展示了护理员的专业素养与良好风貌,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激发了工作热情与职业认同感,并为优秀护理员发放了“慈善+”关爱基金。成功举办的第三届东营区“养老护理员节”暨银龄服务体验消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有助于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养老服务业。
下一步,东营区表示将继续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深化改革创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养老服务保障各项工作,让更多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