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中国军力急剧上升 美对华遏制存在高风险

2013-05-05 11:43:00    作者:武居玄   来源:法制文萃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对华遏制 遏制中国 遏制战略 濒海战斗舰 军力
[提要]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政策似乎有可能成为“遏制中国”的新开端。埃文·瑞斯尼克认为,华盛顿之所以对中国祭出“遏制”这一招,就是因为看到该策略曾在冷战时期取得巨大成效。

  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政策似乎有可能成为“遏制中国”的新开端。新加坡拉贾勒南国际学院学者埃文·瑞斯尼克近日撰文称,美国的决策者们应该慎重考虑当前的“对华遏制策略”,他认为,与冷战时期对苏联遏制策略获得成功不同,关键的差异会导致该策略存在破坏亚太安全的高风险。

  为“遏制中国”打下军事基础

  虽然奥巴马政府官员一直强烈否认外界热议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代表着“对华遏制”的企图,但是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人士只是把美国的否认当做是“混在大米里的盐粒”。美国政府之前声称的“战略支点重返”政策就是如今“亚太再平衡”策略,在这一大方向下,其相关的军事、外交和经济等策略无一不令人感觉到,美国正在努力阻挠中国的地缘政治扩张。

  在军事层面上,美国已经将海军陆战队部署到澳大利亚,最先进的濒海战斗舰也被派遣至新加坡。与此同时,华盛顿正忙于与亚洲盟友日本、韩国、泰国和菲律宾以及地区内其他国家(如新西兰、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加强防务合作。此外,美国国防部已经表示,要在2020年之前重新调整大西洋与太平洋战区之间的海军作战能力分配,从两大战区各占50%到太平洋战区占60%。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调整都是在美国政府于2010年初宣布对台湾地区出售64亿美元先进武器之后。

  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本·施瑞尔4月22日在“外交家”网站撰文称,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努力取得了重大进展。此时美国的亚洲盟国及合作伙伴,都开始考虑一个问题:如何遏制解放军日渐提升的军事能力?在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想起“空海一体战”概念。虽然美国官员并未言明,但亚洲国家都知道“空海一体战”概念针对的目标是中国。简言之,“空海一体战”概念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对抗有关,增加了美国盟国手中的筹码。

  据一些美国智囊机构称,除日本之外,澳大利亚也会在“空海一体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空海一体战”概念通过释放“对存在主权争议的海上区域加强活动的意图与能力”的信息,强化了美国的自身常规威慑姿态,进而制衡中国日益增长的硬实力。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空海一体战”仅仅是一个军事技术概念,但最重要的是其传递出来的政治讯息。即旨在改变西太平洋现状的任何重要军事行动中,中国领导人都需要考量美国做出回应的可能性与性质。

  作为一种遏制工具,“空海一体战”概念可用于阻止中国与美国及其盟国间爆发高强度常规战争,如解放军攻击台湾、日本或美军的前沿基地。不过,因为它是一个“大棒”,因此在应对小规模军事行动时的效力可能较低。例如在海上领土纠纷中展开强制性军事行动,这种军事行动强度较小。因此,美国仍然在为后一种情况(特别是在南海)寻找可靠的对华军事遏制战略。

  一些分析家呼吁华盛顿制定更大的战略框架,以引导美国在亚太地区国防战略的未来走向。不过,华盛顿方面对此置之不理。因此,“空海一体战”概念被视为是美国在军事上“遏制”中国的战略。

  “围堵苏联”为何取得成功

  除军事动作之外,美国已经在东南亚地区采取了更富“强硬”色彩的外交姿态。最典型的事例是,美国与吴登盛政府领导下的缅甸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往来。在有关南海海域主权争议问题上,美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种“更加主动介入”的立场,而华盛顿的这种姿态对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主张形成了直接的阻碍。

  即使是“亚太再平衡”战略中的经济支柱——美国提议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这一由12个潜在的伙伴国家构成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区,似乎从最初设计上就把中国排除在外。TPP框架限制了国家在一些能力上必须达到美国制定的高标准,如知识产权领域、劳动和环境标准,在这些方面中国大大落后于那些有可能成为成员的其他国家。

  埃文·瑞斯尼克认为,华盛顿之所以对中国祭出“遏制”这一招,就是因为看到该策略曾在冷战时期取得巨大成效。东欧国家在地理位置上与苏联边境更靠近。在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影响力侵入”之下,克里姆林宫不顾一切地对这些国家建立了幕后统治,后来也被称为“东方集团”。同时,美国也在培养与“东方集团”外围国家(如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的关系。随着冷战的展开,美国政府承认了欧洲在事实上的“分割”。这对于保持冷战稳定和推动苏联解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埃文·瑞斯尼克认为,重要的是在遏制过程中,苏联一直处于攻势地位,而美国处于守势。

  主动“遏制”带来风险

  埃文·瑞斯尼克认为,虽然美国曾经在冷战时期依靠“遏制战略”击败了强大的对手——苏联,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新时代下,这种方式对中国仍然有效。

  与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相反,美国几乎完全不承认中国在东亚的“影响范围”。到目前为止,华盛顿甚至一直不愿承认中国对一些地区的主权,即使中国领导人认为这些领土完全在中国的主权范围内,例如台湾地区和南海岛链。此外,最近几年美国一直积极地与中国的重要“近邻”建立日益密切的关系,例如缅甸、越南和印度。而中国在亚太地区唯一的正式盟友朝鲜在地区安全上飘忽不定的“行为”和经济上的贫瘠,越来越成为北京的“战略负担”,而不是“有益资产”。

  拉贾勒南国际学院的文章称,美国继续推行“对华遏制”策略,将很可能提升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这种状况对华盛顿来说弊大于利。国际政治的历史已经反复多次证明,由于国家需要积聚力量,对安全的需要迫使他们不得不寻求对周边邻近地区加强控制。然而,因为中国目前在财富和军事能力上仍处在急剧上升的轨道,所以如果感觉到自身继续被美国的盟国、友国和战略伙伴国几乎从各个方向“围堵”,那么中国的不安全感将逐渐升高。

  冷战时期,美国的“安全保护伞”只提供给那些美国认为必须坚决予以保护和对手不太可能攻击的国家。不过,埃文·瑞斯尼克认为,在当前的背景和局势下,情况正好相反。中国与其邻国之间的地区领土争议对华盛顿自身利益而言可能无足轻重,但对北京而言却事关最重要的国家“核心利益”。埃文·瑞斯尼克认为,一个不断强大的中国,再加上一个由美国在中国周边打造的“防务伙伴包围圈”,只会带来更加严重的安全风险。基于冷战案例的研究表明,对一个崛起中的对手的长期遏制,可能需要满足或包容这个国家最迫切的安全关切。(武居玄)

曹守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