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5 09:16:00 作者:赵尔靖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鹅蛋的外壳被雕上了镂空花朵图案,山鸡蛋的蛋壳上雕刻了象形文字……最近,油田一对夫妇合作的蛋雕作品《力与美》让“蛋雕”艺术进入东营市民的视野,成为“我的美丽油田”作品展的亮点之一,引起不少人的关注。
3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锦苑二区,找到了这对沉迷于“刀尖”艺术的油田夫妇,听他们讲述制作200余枚蛋雕作品的故事。
不断摸索刻苦钻研:蛋壳变成精美的工艺品
42岁的崔延伟是胜南社区卫生管理中心物探卫生院的一名安全员,他的妻子胡利利则是胜东社区卫生管理中心锦苑卫生院的一名护士,两人为何会迷上蛋雕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呢?
在锦苑二区139号楼,这对夫妻正在阁楼改造成的工作室内忙碌着。一张桌子、一套工具盒、几个还未成型的蛋雕呈现在记者面前,旁边的一个书架上摆满了各种蛋雕成品,还有一层的篆刻作品和葫芦烫画,显示了这家人对雕刻艺术的热爱。
“对蛋雕的感情源于200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打开了一个外国网站,一位老人做的鹅蛋蛋雕让我很感兴趣。”崔延伟称,从那之后他就开始在蛋壳上“做文章”,“那时候没人教,完全是自学,从挑选蛋类、去除蛋清蛋黄、去蛋膜、防腐保存等都要自己研究,这些处理好之后才能在蛋壳上雕刻,否则很快就会坏掉。”
“记得最开始做鹅蛋蛋雕时,因为经常刻坏,一家人吃鹅蛋吃到恶心。”崔延伟介绍,为了前期蛋壳保存问题,他还研制了不少刺鼻的化学制剂,弄得一屋子全是那种味道。做这样一件事情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幸运的是崔延伟得到了家人和工作单位的支持,“我很感谢我的家人和郝吉元院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三年的摸索和创作,如今崔延伟已经可以熟练的在蛋壳上雕刻,而他的这项工艺也吸引了妻子一起加入到蛋雕的制作中。记者看到,崔延伟的蛋雕可以刻在鹅蛋壳上,也可以在鸡蛋、鸭蛋、山鸡蛋、鸵鸟蛋等各种蛋壳上“下功夫”。目前,崔延伟夫妇的蛋雕从镂空、浮雕、作画等多种工艺形式进行不断创新,如今更是添加了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两人希望传统文化与这一艺术相结合,让蛋雕更具魅力。
蛋雕也玩新花样:“蛋雕”搭“篆刻”挑战高难度
迷上蛋雕之后,崔延伟也喜欢上了篆刻,让篆刻的美与蛋雕艺术相融合,是这对夫妻最近一直在做的事情。
在“我的美丽油田”作品展览上,这对夫妻合作的《力与美》蛋雕作品便成功的将镂空鹅蛋壳与刻有象形文字的山鸡蛋壳相融合。那么,如何将山鸡蛋壳放到鹅蛋壳的中间呢?崔延伟向记者揭秘,原来是从镂空的鹅蛋壳中找到一个缺口,放进山鸡蛋壳后再进行修复,达到最原始自然的状态。
“鹅蛋壳的白与篆刻的红色相辉映,现代工艺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我所追求的一种美的形态。”崔延伟称,包括象形文字等都是自然淳朴的东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希望借此能弘扬文化,并将这些珍贵的东西延续下去,让下一代接触、接受并传承。记者了解到,崔延伟夫妇的孩子虽然只有12岁,却受到父母影响,也很喜欢这一雕刻工艺,而且特别喜欢书法绘画等。
据崔延伟统计,从开始蛋雕工艺,他已经做了至少200余枚蛋雕作品,涉及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手法,只是保留的不多。然而在少数保留的几个作品中,记者注意到,这对夫妇尤爱刻莲,崔延伟说:“莲乃圣洁之物,与蛋壳洁白无瑕相近,出淤泥而不染,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气质。”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