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26 08:29:00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2014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0元增长8.9% 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0元增长11.8%
【数说2014年东营经济】
●全市生产总值:3500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90亿元 比上年增长I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0亿元 比上年增长12.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60家 增加值增长11.4%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2亿元 增长12.2%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52亿元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439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0元 比上年增长8.9%
●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0元 比上年增长11.8%
●城镇化率:达64%
●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34.1%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达77.98%
●进出口:132.6亿美元 增长4.1%
●出口:61亿美元 增长5.1%
●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增长91%
【深读我市2014年经济亮点】
德大铁路全线贯通改造居民小区550个
回眸过去的2014年,我市重大工程亮点颇多,从交通、城市建设,到居民小区、农贸市场改造。重大工程建设让城市支撑保障能力得到提升,也让市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2014年,我市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公共环境、公共秩序、社区管理、社会文化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等提升工程,改造550个居民小区,整治26处农贸市场、4处商贸园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通过国家测评。
市一中、二中、中专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和市人民医院急诊急救中心暨内科病房楼完成主体。
东营港北防波堤和三个突堤加快建设,疏港铁路正式奠基,兴港公路通车,港城起步区建设快速推进。广利港总体规划获批,疏港道路实现路基贯通。胜利机场调整优化了航线、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德大铁路全线贯通,广寿铁路开通运营,黄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建设顺利推进。
东营综合保税区申报、东营农高区创建国家级农高区取得重大进展。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64%
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000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14530元,增长11.8%。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和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提高。民生实事完成年度计划。
我市统筹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城镇化率达到64%。建设农村社区54个,黄河南展区建成143栋安置房。中心城实施47个城建项目、110项工程,生态新城等片区开发加快推进,科技馆等建成投用,东城商贸城整治基本完成,西城改造成效显著。加强城乡绿化美化,新增造林12.1万亩,承办省第五届城市园林绿化博览会。
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9个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全省夺冠
2014年,我市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提升年行动,实施五大安全整治工程,建设95个项目,深化油区安全综合整治和打非治违,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去年,生态环境整治提升年行动实施119项工程,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9个,取缔“土小”污染企业270家,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乡村文明建设提升年行动,开展村庄清脏治乱,实施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建立起县区统管、城乡一体的环卫运行机制,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调查中我市获得第一名。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4.1%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
我市在2014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了124个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畜牧、渔业、食用菌等产业健康发展,粮棉夺得丰产,完成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实施了341个项目、完成投资737.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34.1%。加快突破服务业,推进工业企业剥离非主营业务,增加值增长9%。强化创新驱动,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89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通过预验收。
深化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增私营企业6360家,增长91%。“营改增”试点稳步推进。完善了企业资金链风险防范处置机制,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医保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全部完成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卫生计生体制改革。实现进出口132.6亿美元,其中出口61亿美元,分别增长4.1%和5.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增长13.8%。(记者 李红佳 孙娟)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