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艳秋
责任编辑:赵静
他们本是穿梭于线路与设备间的电力职工,却在危急时刻化身生命的守护者,从无人机高空勘察车祸现场,到默契配合破拆变形驾驶室,从专业止血包扎,到争分夺秒转移伤者。他们用行动证明:那一抹醒目的红色,不仅是油井动力线的守护者,更是危急关头值得信赖的温暖力量。
“吱、噶——”4月15日上午10时,110千伏八一线检修现场突然传来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只见一辆满载废旧钢筋的货车为避让油罐车失控侧翻在马路边,驾驶室严重变形,司机被卡在方向盘与座椅间动弹不得。
正在准备登塔检修的胜北供电管理区职工们见到这一幕立即奔向事故地点,带班领导王维国果断部署:“一组查看伤员,二组设置警戒,三组启动无人机勘察!”应急指令划破长空,电力检修现场瞬间切换为生命救援战场。
无人机迅速升空传回高清画面,救援组踩着碎玻璃贴近驾驶室,持续唤醒意识模糊的司机:“师傅坚持住!救护车马上到!”面对复杂变形结构可能造成的二次伤害,众人一边监测伤者生命体征,一边用对话维持伤者意识。直至消防破拆工具与急救担架抵达现场完成交接,胜北供电管理区职工们才默默撤回检修岗位。
“每个动作都是平时演练的再现”参与此次救援的职工赵鲁回忆道。近年来,胜北供电管理区创新开展“应急演练+应急培训”,将交通事故、中暑休克、高处坠落等突发状况纳入常态化演练。本次救援中精准的职责分工、规范的急救处置、高效的联动响应,正是日常开展“应急演练”积累的实战经验。
4月15日8时30分,利津供电管理区门前出现惊险救援场景。健翔小区门口突发交通事故,代步车内老人被卡血流不止,正欲外出检修的7名利津供电管理区输电运维站职工立即展开专业救援。止血包扎、破拆车门、伤者防护……经过10分钟高效处置,伤者被安全移交急救人员。
这已是该单位本月第二次见义勇为。自2021年以来,该单位累计参与社会紧急救援4起,24名职工在煤气罐侧翻、车辆落水等事故中展现出反应与处置双高标准应急救援能力。
“当时根本来不及商量,但一个手势、几个短句,所有人立刻各就各位投入救援。”利津供电管理区输电运维班站长杨振强道出关键。利津供电管理区构建了一套系统化的应急培训体系:每月开展2学时的急救课程培训,每季度更新应急案例教学库,在党员大会上定期宣讲典型救援事迹,并通过工作群高频推送急救操作指南。将见义勇为行为从个人善举升华为制度化的安全保障,让每一名职工都能成为移动的“生命守护站”。(颜曾)
初审编辑:张艳秋
责任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