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09:35: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解读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中的乌镇模式及古村保护和开发。
大众网济南12月19日讯(记者 李兆辉)19日,2014山东文化旅游项目投融资高端对话会在济南开幕,现场4场高规格的沙龙对话,汇聚了多位国内知名经济学家和实战派行政官员。中国两大古镇现场“较量”投资之道,“比拼”古镇保护与开发之道。作为浙江乌镇的开发投资者,中青旅谈如何研究长三角消费者“胃口”,吸引马云、马化腾等互联大咖齐聚;台儿庄副区长谈如何利用政府引导资金,撬动30亿元社会资金共同为古城开发“效力”。
乌镇景区是1999年起步,当时是一个完全政府主导的国有景区,一年只有3万人,游客收入可能只有几百万。2006年底中青旅介入开发投资,一直到2011年,每年乌镇旅游收入几乎都是翻倍增长,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互联大咖也因此齐聚乌镇。“乌镇因‘中青旅’的投资开发而成功、“中青旅”也因乌镇的名气而成功。他们都已成为中国古村镇发展的成功品牌。”沙龙对话的主持人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王晨光这样评价。
作为文化旅游项目投融资的成功案例,乌镇的投资和运营之道究竟是什么呢?中青旅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连子丰作为沙龙对话的嘉宾讲出了其中的秘密。中青旅的第一投资标准就是市场需求,依托中国消费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摸清消费者的“口味”。依托一个会讲故事的团队,对外讲出乌镇独特的故事。同时,“拒绝”租来的地产,而是要真正的把它拿到自己手里,形成自己的资产,并不遗余力的投资打造、整体规划,防止与老百姓利益出现摩擦。借此,乌镇不断转型升级,2004年从“观光乌镇”升级到“度假乌镇”,再到2011年升级到“文化乌镇”,逐渐将一个旅游产业赋予更多的文化元素和金融元素。
与乌镇将文化、旅游和金融跨界融合相比,台儿庄也在产业融合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但投资开发方式却另辟蹊径。
重建后的台儿庄古城,是一个集八大建筑风格于一体,72座庙宇于一城,能够兼具齐鲁豪情和江南韵味于一体的古城。2010年对外开放,2012年便拿下了国家5A景区。与乌镇开发路子不同的是,台儿庄古城走出了一个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和路径,
台儿庄区政府副区长李晓红介绍,政府主导体现在引导投资方面。六年前,台儿庄古城建设预估需要投资20亿左右,不仅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而且投资方积极性不高。但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启动5家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投入4亿元的资本金,成立了古城投资有限公司,然后对进行投资开发,并以此引导社会资金17亿元。借助这种模式,台儿庄古城最终投资50亿元,相当于借用17亿元的引导资金,撬动了30亿元的社会资金,共同投入建设古城。
对于中国两大古镇两种不同的投资之道,山东旅游规划设计院院长助理、旅游高级工程师孙晓静认为,乌镇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旅游+商业+金融”古镇开发模式。台儿庄则是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下的古城开发成功典型。但无论如何投资开发,都应该在保护中发展,应尊重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的利益,使他们在将来的开发中得到利益最大化。
王晨光最后总结说,乌镇和台儿庄的成功,都是先把市场的力量做足,实现景区良性发展,进而吸引资本进入。两者都很重视文化的保护,乌镇模式通过借助市场化手段,保护和提升传统文化,比如小戏剧项目的引入。而台儿庄模式则是不仅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追求多元发展。正是因为台儿庄有丰富的文化元素,所以才有了对市场的吸引力,有了投资的获利空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