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往事 隐藏在胡同旮旯处的非著名秘境(组图)

2014-04-22 16:16:00    作者:   来源:北方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三圣庵 玲珑塔 秘境 卧佛殿 北京法源寺
[提要]穿过北京最有名的回民聚居地牛街,一路都是卖牛羊肉和爆肚的小店,散发着南城特有的味道。“有明袁大将军墓”就在正厅后,小小的坟冢,跟这位千古江山英雄的丰功伟绩来比,真的有点寒酸……

  山东景区优惠门票预订 尽在大众网周游齐鲁预订平台[点击]

  北京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已经超过3000余年,建都史也超过了800年。在这里一街一巷、一砖一瓦中都有着他的故事。只有深入到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他浮华背后的秘密。今天小编就带你一起寻找北京非著名传奇故事,这些只有从大爷大妈哪里“打听”来的秘事是从书本上找不到的。

  ◎法源寺北京最老的寺院

  很多人知道法源寺的名字是从多年前李敖的那部小说《北京法源寺》,虽然他在写成这部作品之前并未到过法源寺,但它还是为李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荣誉。其实即使是在北京居住多年的人,多数对法源寺也只是闻其名而已,更不知它正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所在。

  穿过北京最有名的回民聚居地牛街,一路都是卖牛羊肉和爆肚的小店,散发着南城特有的味道。法源寺就在一条小巷中,如果找不到的话随便问问身边的路人,没有人不知道。走到寺门前,发现这里的规模比想象中大,门口两座石狮中规中矩,看不出历经1300多年满目疮痍的感觉。买门票(5元)后走进院内,即使是现在的寒冬季节,也感觉不到一点儿萧瑟,宏伟严整的大殿前供奉着香炉,香火旺盛,大殿周围都是参天古树,肃穆而古朴。

  从结构上说,法源寺坐北朝南,六院七进,最主要的天王殿内供奉着明代制作的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铜像,十分珍贵。另外,最后一座大殿--卧佛殿里“躺”着的明代木雕佛像长约10米,是北京最大的木雕卧佛,是为寺中又一宝。

  寺中有秘史

  法源寺始建于唐朝,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但未能如愿。直到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清代,雍正帝将此寺更名为法源寺,后乾隆皇帝御书“法海真源”,道出法源寺真名的涵义,此匾额悬于大雄宝殿门楣至今。李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北京法源寺》就是以这座古刹为背景的,此前李敖虽然从未去过法源寺,但“悯忠”二字给了他创作的空间,这篇小说以此为基调,再现了百日维新后谭嗣同英勇就义的过程。

  游历资讯

  法源寺所在的教子胡同西口有一家爆肚歪,里面爆肚种类之全保准你既没听过也没见过。肚领、散丹、肚仁、百叶等爆得一点儿腥膻味儿都没有,火候正好,小料另算钱。清真炒菜也很地道。其实如果好清真美食这口儿,这一带满街都是这种小店,什么羊杂、牛杂、糖火烧、炸糕,都是好吃不贵。

  地址:西城区法源寺前街7号(教子胡同南端)

  袁公祠在闹市中默默沉寂

  袁公祠墓藏匿在崇文门东花市南里东区居民区内,真的很难寻。这里门票仅2元,另简介也是2元一份。小小院落干净、寂静,除了我全然不见其他游人踪迹,看门大爷说平日里最多也就来仨俩人甚至没人。祠院内有三间房,祠堂正厅,中央供着袁公像,两侧是袁崇焕的遗作《边中送别》的名句:“杖策必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正堂左边镶有袁公的真迹碑刻:听雨,一代英雄也是有这如此雅兴和细腻的一面,观其字如见人,行笔苍劲有力。东、西偏房室内陈设也很简单,展览了一些器皿、刀枪兵刃和少量图片。“有明袁大将军墓”就在正厅后,小小的坟冢,跟这位千古江山英雄的丰功伟绩来比,真的有点寒酸……

  祠堂有秘史

  在袁公被“磔弃西市”后,没人敢为他收尸。有一佘姓义士,深夜盗走袁督师的头颅,隐蔽地埋葬起来,并决定世代为袁崇焕守墓,并命后人不许回南方,从此后再也不许做官。后来清乾隆皇帝在批阅明史时,为袁公的忠烈所震撼,下诏为袁崇焕平反,并正式修袁公祠墓。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由于广东义园要迁到城外郊区,袁墓也在其中,后经当时的著名爱国人士叶恭绰、李济深、章士钊等联名上书毛泽东,吁请保护。几经周折,袁墓及祠堂才保存下来。其墓虽在“文革”期间遭红卫兵无情毁坏,然而终在四人帮覆灭后得以重建。

  游历资讯

  附近的消费场所还不少,东花市南里东区12号也就是鼎新大厦后面的“百年老厨”是家新开的川味餐馆,里面的点菜单让人耳目一新,每桌都有一个电子触屏,想吃什么不用叫服务员就能下单。红焖牛肉、香辣梭边鱼以及特色馋嘴蛙都是这里的特色菜式,价格小贵。往外走到广渠门内大街路旁有个“福顺居”,北京口味,菜的口感地道。若想去小资点的地方,那就去“花舍咖啡”店,环境较好,人也不多,从袁公祠往东走出来后是白桥大街,路的东面即是。

  地址:东城区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52号

  ◎三圣庵抹不去的皇家孽缘

  三圣庵深处北京南城陶然亭北,初到这里,周遭热闹的氛围和安静的三圣庵有着明显的对比。这里有着南城特有的风格,飘着油饼油条炸糕的味儿,虽然那应景儿的鸽子哨并没有回响耳边,然而你会发现只有在南城有很多东西还是没有变。

  姻缘树一线牵

  三圣庵和传统的寺院在格式上有很大区别,坐东朝西真是挺特殊。现在的三圣庵前院被改建成了一个素食餐厅和茶室,名为“菩提缘”。主要是一些素食,当然也有荤型素菜。现在暂停营业。三圣庵后院里有一个姻缘树,高大的槐树上挂满了红红的丝线,可见来此求姻缘的人还真不少。

  秘境有秘史

  三圣庵始建于1000多年前,是用于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故名三圣庵。这里在前后殿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庵中的姻缘树据史记是三圣庵一位德高望重的师太种的。明万历年间,成阳公主由于不能和自己心爱的人成婚,因此在三圣庵出家,后种下此树以寄相思。

  游历资讯

  离三圣庵最近的当然就是陶然亭,只是如今树叶已落,划船也不行了。不过在公园里散散步也很好。陶然亭里的慈悲庵也是曾经见证中国革命的地方,毛主席在此工作过,还在门前的槐树下留过影。如果说吃饭的地方,附近都是一些小吃店,陶然亭路与黑窑厂街交汇路口有连锁餐厅青年餐厅。喜欢逛胡同的可以走到虎坊路永安路一带,再往北穿过珠市口大街直奔大栅栏。

  地址:陶然亭北里黑窑厂街14号

  玲珑塔宝塔仍然挺拔秀丽

  玲珑塔的声名远播,与不少北京人从小就听的那段《玲珑塔》绕口令不无关系:“玲珑塔来塔玲珑,玲珑宝塔第一层。一张高桌四条腿,一个和尚一本经……”航天桥往西穿过西八里庄桥,我徒步来到玲珑塔下,眼下的玲珑塔绝没有了绕口令中辉煌的景致,倒确实是一座精美无比的宝塔。玲珑塔为密檐实心砖塔,塔为八角13层,没有阶梯也不能攀登。基座和塔身的雕刻,能很明显看出明代超凡脱俗的美学意蕴。历经几百年的时光洗磨,现在塔身有些砖零瓦断,上面的雕像大都面迹模糊,斑驳脱落,但看上去它依然挺拔秀丽、精巧华美。塔上13层密檐檐角原先挂有塔铃3000多枚,据附近老居民讲,早年间还能听到塔铃“叮叮”之声。风一吹,塔铃随即作响。如今塔铃都已散失,在风中听塔铃的美妙,也只能留在老居民的记忆中了。

  原标题:京城往事 隐藏在胡同旮旯处的非著名秘境(组图)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