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3 08:27:00 来源:环球网 我要评论
东京城外小江户,夜半钟声到人心。1590年德川家康移封关东后,将家臣酒井重忠封于川越,由此立藩。进入德川幕府时代,川越藩作为亲藩拱卫首都。有了江户这个“大靠山”,小江户就作为川越城的城下町发展起来。在“大江户”面前,小江户仿佛是大家小姐的贴身丫鬟,忠诚守礼又易于接近。
领主住城内,武士住城下。武士的需求催生了一批手艺人,川越城的城下町渐渐就聚集了各处的“民间高手”,钻木打铁的匠人、捏糖人、裁衣服的师傅在这里安家。到了明治时代,废藩置县,经历了被称为“轶父事件”的农民起义后,这里被归入琦玉县。
虽然不再是行政中心,但是靠着江户时代的“祖宗恩荫”,“小江户”依然繁荣。而东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的全盘西化改造,遭受了二战美军大空袭后,江户时代的遗迹所剩无几。每当人们想凭吊怀古时,就会想起这个“小江户”。
世居东京的人喜欢自称“江户子”,所以这里的人也就有了“小江户子”的称呼。小江户子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做手艺、做生意,直到1893年3月17日,一场大火将这里平静安逸的生活彻底打破。当天早上8点,小江户养寿院门口的染坊像往常一般作业结束后,工人一时疏忽没有注意到火堆里还有火星,就是这“星星之火”,把整个地区的3成地域化为灰烬。当地的富商巨贾,几乎是瞬间沦为“赤贫”小江户子们四处奔走,积极地为重建募集资金。他们到处托人,最后竟然托到了天皇身上。明治天皇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亲自掏腰包捐出了1500元,加上地方乡绅等一起集资,终于集齐2700元,开始了重建工作。川越灾后复兴时,当地商人连自己的店被烧了都不管,一拿到资金就重建了小江户的“标志”——钟楼。百年过去,1996年,钟楼被选为“日本最‘好听’的100个风景”之一。在重建房屋时,被烧怕了的小江户子把房屋全都建成“藏”,就是泥土糊出来的和式屋,有的墙壁甚至厚达30cm,外层刷漆,在当时不仅防火防盗甚至还能防弹。
徜徉在一番街时仍然能看到老旧的物品,比如早已退出现代生活的白铁夹子。当走过神社佛寺合一的药师神社,忍不住扰了佛祖又见了稻荷神的小狐狸。终于走累时,走到和洋并存的“咖啡豆屋”小酌,看着这些藏造屋,感到历史在这里沉淀。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