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14 09:08:00 来源:山东旅游政务网 我要评论
乘车驶进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大桥村,质朴的村庄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格外安静。早就听说村里人能把常见的五谷杂粮制成人物、花鸟等手工艺品,想到即将揭开其中的奥秘,我有点迫不及待。
今年三十多岁的王怀起是兖州五谷画的传承人。在他的工作室里,各种五谷艺术品琳琅满目,屋内中央的几张绿漆桌子上,摆放着颜料、牙签和色彩缤纷的五谷杂粮。
“不要小看这些粮食,它们组合起来可好看了。”王怀起随意抓起一把种子告诉我,五谷杂粮的大小、颜色、形状各不相同,经过精心排列组合,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他还将原料范围扩展到中草药、花草等各种植物的种子。
“用于作画的种子必须经过防腐、防蛀、防脱落等特殊处理。”王怀起说,种子不处理的话过不了几天就会失去新鲜劲儿,颜色也会变得暗淡,要是生根发芽,再完美的五谷画也毁了。
在制作流程上,五谷画需经过模板、定型、拼接、包浆等11道工序,通过粘、贴、拼、雕等手段,运用构图、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法,表现国画、油画、装饰画、书法等不同艺术形式。
工作室里,一幅花鸟画吸引了我的注意。一颗颗色泽鲜亮的绿豆组合成茎叶,花瓣则由江米制成,点缀着飞舞的蝴蝶,构图简单,但形象逼真,充满生机。它旁边是一幅人物画,画上的弥勒佛体型富态,满面笑容,背着一顶草帽,左手托着一个金元宝,立体感十足。
“制作这样一幅人物画,熟练工大概需要15天时间。”王怀起说着,拿起了一幅孔子画像。在我们看来,这幅画已经非常完美,但他却说还差得很远。“人物的五官、表情,小到发丝及衣服的纹理,都得进一步细化加工,最后还要包浆,差不多再有个两三天才能完成。”
为了将手艺传承下去,也为了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2009年,王怀起创办了道勤文化有限公司,招收的四十余名员工,大都是农村闲置人员、下岗职工和残疾人。
把五谷画传统工艺做大做强,是王怀起的心愿。目前,他已有8家代理公司,作品销往世界各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