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 且听水城的沧桑与古韵

2015-01-30 08:44:00    作者:   来源:周游齐鲁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陈清义 雕刻葫芦 古韵 古城 沧桑
[提要]聊城,地处京杭大运河中间位置。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流经今聊城市下辖的东昌府区、阳谷县、临清市境内,全长97.5公里。在加工厂的一间作坊里,很多工人正用特制的工具在葫芦上作画或刻字,这种葫芦叫“烙画葫芦”,在聊城卖得最多。

  聊城,地处京杭大运河中间位置。明清时期,得益于漕运的兴盛,聊城成为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康乾年间已成为鲁西最大的物资交流中心,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多年。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流经今聊城市下辖的东昌府区、阳谷县、临清市境内,全长97.5公里。咸丰五年,由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终止及水源不足,此段运河亦逐渐废弃,古河道及部分相关文物却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目前,聊城境内的京杭大运河主要靠黄河水补给,水量较充沛,但与济宁境内的运河已不再以水相连。

  崇武驿大码头

  眼见着运河一天天漂亮起来

  走在聊城市区的街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大型宣传牌,这是聊城对自己发展的定位。京杭大运河和徒骇河穿城而过,水道交错,东昌湖环绕在古城边,聊城市区大片的水域在缺水的北方确实难得。也因此,有人将聊城称作“ 中国北方的威尼斯”,在聊城甚至可以见到带“威尼斯”字样的楼盘。

  运河边的城市公园内,市民们聚在一起唱豫剧

  “说聊城像威尼斯可能有点儿过,但叫水城却是名副其实。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大家不都这么说吗?”今年70多岁的冯大爷是土生土长的聊城人,退休后,每天下午他都要沿着大码头街到离家不远的运河走几圈,一天不见着水面,就觉得不舒服,“我也算是在水边长大的人了,眼见着这运河一天天漂亮起来。现在运河两岸都铺了地砖,安了护栏,绿化也做得很好,非常适合游玩、散步。”

  冬日午后,天气依旧寒冷,但沿着运河边遛弯儿的老人并不少,他们穿着棉服,戴着手套,神色悠闲。有的老人还提着鸟笼坐在岸边,在阳光中听着录音机里的豫剧,打量着过往的行人。运河岸边,有的地方还停靠着大型游船。两岸的建筑很多统一修建为古色古香的楼阁,仿佛要把人们带回到几百年前那繁华热闹的商埠图景里。冯大爷站在昔日的崇武驿大码头上,那里现在不过是一处不太起眼的石岸,他望着眼前结冰的河水说:“你们来得真不是时候,夏天这里一会儿就会驶过一条游船。”

  “崇武驿码头俗称‘大码头’,在明清时期多为官府所用。在它北面不远处还有一处商用码头,俗称‘小码头’。”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馆长陈清义介绍。京杭大运河聊城段保留下来一些本体文物(与大运河直接相关的文物),这两处码头就位列其中,还有一处就是著名的山陕会馆。

  会馆、书庄与运河秧歌

  历尽沧桑想见昔日繁荣

  山陕会馆矗立在运河岸边,距离大码头不远。古籍记载:“聊摄为漕运通衢,南来客舶络绎不绝……来者踵相接,侨寓旅舍几不能容……”为了缓解侨寓旅舍之急,各省商人纷纷开始集资捐银修建会馆,以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抵抗外来竞争。山西、陕西商人在当时聊城的商业势力是最大的,经商人数也最多。乾隆八年(1743年),山西、陕西客商就集资合建了这么一处两省商贾集会、奉祀关帝的处所。作为聊城目前仅存的一处大型会馆,饱经沧桑的山陕会馆见证了聊城昔日商业的繁荣与衰落。如今山陕会馆已经成为一处著名旅游景点,拨开繁冗的历史,人们仍然可以欣赏到它美轮美奂的古建艺术。

  一位老人在山陕会馆门前广场上晒太阳。这里曾见证了聊城商业的繁荣与衰落。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