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2 09:33:00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2014年深秋,菏泽首批20人乡村旅游考察团实地探访了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休闲农场、特色酒庄、渔场、生态农庄、休闲农业区等,并与当地乡村旅游业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进行了座谈。通过考察交流,考察团成员对乡村旅游业有了全新认识,眼界得到了开阔,见识得到了增长,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
对考察团而言,这趟台湾之旅是感悟之行。台湾乡村旅游呈现出异彩斑斓的状态,是有原因的。考察团总结后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从上到下的休闲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明确;技术、资金、宣传等方面的扶植政策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细化到设立条件、审批办法、管理方式、服务专案、设施设备等;格外重视规划引领;协会组织完备,致力于休闲农业的资源整合、资讯传递、产业辅导、营销推广、环境保护及农村文化的发扬,甚至参与到法规制定等工作中;旅游行业本身注重规范运行,在营销宣传、产品和品牌经营方面都已形成一套成熟做法。
菏泽市是农业大市,历史文化资源厚重,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以采摘、休闲、体验等为主要特征的采摘园、农家乐逐步兴起。但应看到,乡村旅游业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结合台湾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考察团提出几点意见和建议:
建议菏泽市政府尽快出台支持乡村旅游业的意见,在财政、税费、用地等方方面面给予支持和引导,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镇、村等给予一定奖励;加大导向性资金投入力度,对规划建设的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农业示范点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点,优先建设路、水、电、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同时,结合“乡村文明行动”,优先综合治理乡村环境卫生,使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建议全市各旅游强乡镇、特色村能尽快指导完成规划编制,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向个性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建立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推进的发展机制,把帝尧陵、舜耕历山遗址等重点乡村旅游资源纳入全市旅游业“一心、两翼、五区”总体发展布局予以重点开发建设,避免出现盲目开发、重复建设、生态破坏、经营紊乱、竞争无序等问题。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菏泽是牡丹之都,也是武术之乡、书画之乡、戏曲之乡、民间艺术之乡,为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就得在乡村旅游产品策划营销上多下功夫。可以借助菏泽特有的“一都四乡”文化,依托黄河、平原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资源及鲁锦、商羊舞、马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水浒人家”、“黄河人家”、“鲁艺人家”等乡村旅游品牌以及养生、观光、度假、体验类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同时,精心筛选全市各县区成熟的乡村旅游点,打造一条特色乡村旅游路线,将菏泽乡村旅游品牌打出去。
建议依托各县区乡村旅游培训基地,围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本着“分类、分批、分级”的原则,通过送教上门、办培训班、结对帮扶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重点提高从业人员在经营服务、食品卫生安全、接待礼仪、餐饮和客房服务等方面的素质和技能。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