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6 10:34:00 来源:中国网 我要评论
近日,有市民在南京东郊灵谷寺景区游玩时,发现位于无梁殿前的巨大龟趺惨遭刻字留名,“张××”三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石龟趺侧面,“这明显是硬物刻画上去的,如此留名,是想要留名千古吗?”有游客质疑。
记者了解到,这处石龟趺的历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如此破坏文物实属不该。
游客“签名”,还爬到龟趺上拍照
昨天下午,记者在无梁殿前东侧看到这个被刻字的石龟趺,尽管天色渐暗,石龟趺左侧屁股上的“张××”三个刻字仍清晰可见,每个字高度在10厘米左右。尽管石龟趺材质坚硬,但刻字露出的白色石灰痕迹还是很明显的。除此之外,石龟趺身上也有几处模糊的刻字痕迹。
记者在现场看到,站到石雕须弥座上、爬到石龟趺身上拍照的人也不少。一名游客告诉记者,骑在石龟趺上拍照很不文明,建议加以保护。“不过,个头这么大,如果要圈起来保护,那么游客就难以近距离接触。”该游客表示。石龟趺一旁竖立的木板上有关于其个头的简介,“此处石龟趺长5.3米、宽2.5米、高2米……”
相比之下,在不远处四方城内的南京迄今为止最大的石龟趺保护则要好一些。记者了解到,四方城内的石龟趺为朱元璋第四子、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距今已600多年。在四方城内,记者看到了这个身上背了8米多高的石碑的石龟趺。与无梁殿前的石龟趺相比,其没有石雕的须弥座。高耸的石碑和偏薄的底座,使得一些游人想要攀附上来,也没有空间和依附。
此处石龟趺为明代遗迹
无梁殿关于殿前东侧这个石龟趺的记载为:“建造原因尚无明确定论,据专家研究,很有可能与明代灵谷寺有关。”
记者在现场也注意到,此处石龟趺上的石碑仅剩半米左右,由于年代久远,饱经雨雪的石龟趺身上也出现了不少裂纹。
据之前有关专家考证,尽管建造原因尚无法确定,但年代久远已成定论,文物价值也可见一斑。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龟趺又名赑屃、霸下等,在汉族神话中,也是龙族后裔,在龙生九子之中排行老六,属灵禽祥兽。形象似龟,有齿,喜欢负重,力大可驮负三山五岳,现多表现为石碑。有推测,其原型可能为斑鳖,而不是正宗的乌龟。
管理方表示
刻字无法清理
不过,这已不是无梁殿前的石龟趺第一次被刻字。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处的“张××”刻字发生在今年年初。为何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刻字还清晰可见?“文物上刻字比被用笔涂画情况要更加糟糕,刻字处理要困难得多。”昨天,中山陵管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石龟趺材质坚硬,此处刻字明显是用石块等硬物所刻画。发现刻字后,园区已经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物修缮“最小干预、可识别性、可逆性”的原则下,对破坏部位进行处理,只不过没法处理彻底。该工作人员表示,今后将加强景区各处文物遗存的日常巡查维护。此前,中山陵管理局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圈起来不是最终解决办法,“圈起来,也不方便游客近距离观赏石龟趺。”
同时,景区希望通过现代快报向广大游客呼吁文明游园,“保护文物,人人有责,这种不文明现象应遭到全社会的谴责。”该工作人员还呼吁游客,看到这种破坏文物的现象,希望主动上前制止。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