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有城市阅历的人回到农村

2015-02-13 09:21:00    作者:高晓雷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 发展主体 旅游点 三产
[提要]从2013年年底开始,我省已经陆续选派了逾200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学习考察。相对于台湾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构成多元化,我们的乡村旅游从业者则相对单一得多,总体上看,主要以上层规划、企业资本投资和当地“有头脑”的村民自发上马农家乐为主。

  从2013年年底开始,我省已经陆续选派了逾2000名乡村旅游带头人赴台湾学习考察。若细究起两地乡村旅游的区别,自然有台湾乡村游主题更鲜明、产业链更完善、乡村旅游点精致、服务水平高端精细等等,这些都是最显而易见的差距。这其中,台湾乡村游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甚至更为至关重要的特点:台湾乡村旅游从业主体极其多元。

  据台湾乡村旅游协会理事长、暨南大学休闲管理系主任郑建雄介绍,在台湾乡村旅游从业者中很少有所谓的大企业家,某个乡村旅游点从业人员构成中也并非单一的“原著民”,而是囊括了农民、“圆梦的人”、大学生、退伍军人、移居乡间的城里人、艺术家、退休职工……而且很难讲哪一种类型占优势。

  相对于台湾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构成多元化,我们的乡村旅游从业者则相对单一得多,总体上看,主要以上层规划、企业资本投资和当地“有头脑”的村民自发上马农家乐为主。

  发展主体结构性单一对乡村旅游发展来讲可谓利弊共生。一方面,能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各地乡村旅游业态快速发展,在乡村涌现一批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成规模的农户自营农家乐。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毕竟不完全等同于大景区规划和企业投资,单纯招商引资式让外地大企业入驻乡村,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原汁原味”和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同时,如果任由当地农户自发上马,又会带来产品单一、业态同质、档次和服务滞后等弊端。

  从我省来看,前两年部分乡村旅游点所暴露出来的“处处核桃栗子、遍地蘑菇炖鸡”、“厨房、卫生间脏乱差”等农家乐乱象,其原因除了在发展之初缺乏规划外,与其从业人员都是单一的原农民也有关系。一些地区不得不回头再补“统一规划”、“改厨改厕”、“人才培训”的课。

  郑建雄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曾说,发展乡村旅游“招人引智”比“招商引资”更为重要,找对“发展主体”很重要。“一个地方最开始发展乡村旅游,那个‘煽风点火的人’很重要,这个人不是大企业,也不是土生土长的农民,那些有十多年城市生活经验后又回到农村的人最合适。”

  笔者非常赞同郑建雄的观点。“找对人”,更多地引导那些有城市生活经验、有一定经营服务理念和审美趣味的人去乡村搞乡村旅游,然后逐渐吸引和带动当地百姓发展乡村旅游。反观我省的情况,乡村旅游吸引人、留住人始终是个问题,年轻人都往大城市跑,大学生不愿去农村“圆梦”,发展乡村旅游主要靠当地村民。因此,吸引和引导多种类型的人,尤其是那些具有多年城市生活经验的回到农村去做那个“煽风点火的人”,很现实也很迫切。

  从现实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点中凡是“找对人”的,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活力。例如在沂源县阳三峪村,该村乡村旅游带头人田月水年轻时走出山村创业,在县城生活多年后,又回到村里带领村民创造了“农户出屋、合作社出资、合作社与农户四六分成”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按照星级酒店标准打造四合院式民宿、开发特色餐饮和采摘娱乐项目,引导当地村民踊跃入社,从“一产”直接跳到“三产”。

  当然,发展乡村旅游的道路千千万万,每个地区都应因地制宜寻求发展,“找准主体”、扩大从业人员范围未必值得每一个村去照搬。但对于很多地方来说,从业人员单一确实是短板之一,不妨一试。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