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22 09:01:00 作者:张春晓 李占江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记者 张春晓 李占江 报道
本报济南8月21日讯 探路营商环境、关注农村交通安全、给农民当“大学生经纪人”……眼下,由大众日报和团省委联合主办的第五届大学生“调研山东”活动正在火热进行,1.1万余名大学生在这个暑期奔赴一线展开实地调研,用汗水激扬起青春梦。
记者发现,今年的“调研山东”出现一个可喜的变化,大学生们调研方向大多聚焦在我省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选题更具针对性和现实性,调研方式也更加多元。
“国家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养职业农民,我们这次调研的初衷就是解决农民‘卖给谁’的实际问题。”在菏泽各县区农村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活跃着来自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调研团队的同学们。“调研发现,有些村庄家庭养羊比重超过六成,成为村庄经济支柱之一,部分村庄有超过80%的农户种植西瓜,但是普遍存在销售渠道建设并不顺利的问题。”团队成员曹金伟告诉记者,调研团队在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帮助农民制定了特色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缜密计划,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
“做了一次大学生‘农民经纪人’,我对现代农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曹金伟说。
山东商业职业学院会计学院的学生庞君,看见闯红灯等交通违规现象就想去制止,她笑称,这都是调研形成的习惯。刚开始,庞君想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调查,但深入下去才发现,“交通安全,人们把目光多投向城市,其实,农村的问题更值得关注。”
为摸清农村交通安全实际情况,庞君和队友的足迹走遍了青岛、济宁、日照、菏泽等地的农村。说起农村交通安全存在的隐患,庞君脱口而出:“农村公路安全警示标志或警示标志设置较少,导致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增加;农民使用的多是价格便宜的低速货车,性能低劣的‘二手车’、三轮车,甚至有的购买报废车,车况普遍不良,缺乏维护和保养,很容易出现事故;有的偏远农村甚至成了交通安全宣传的盲区,一些群众缺乏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识,而且警力不足导致违规现象频发。”
就在庞君和队友们走村串巷“往下跑”的同时,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张艳所在的团队却在“往上钻”。张艳选择的题目是“山东省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培育”,这个题目因其新颖和策划得充分,也入选了第五届“调研山东”的十大课题。
“这个题目对我们的挑战可真不小。”张艳告诉记者,调查这个题目,需要和不少政府部门打交道,和工商、财税等部门的人一聊,才知道自己掌握的信息有多匮乏,很多东西之前根本没考虑到,他们的问卷至少修改了5遍。看着辛辛苦苦搜集来的一摞摞资料和数据,张艳感到很有成就感。
除了深入一线开展访谈调查,帮助调研对象解决实际问题,今年大学生调研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山东财经大学“大学生村官调研团队”的同学们,还实际体验了一把实习“村官”的滋味。
刚结束调研的大二学生刘闯说,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他,原以为农村就是“落后”的代名词,而当他们来到章丘市官庄镇吴家村,看到大学生村官和村干部们正在带领村民做起“生态农业”的文章,旧村改造后的吴家村更像是城市里的社区。“我们跟着村官们一起参与讨论生态大棚建筑施工问题,一起畅想未来的新农村,收获很大。”
“‘调研山东’为大学生搭建起了一个追梦、筑梦、圆梦的的舞台,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担当青春责任。”山东大学“应对雾霾”调研团队指导教师王仁卿说。
原标题: “调研山东”中追寻青春梦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