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鲁军高标独立大气有为 铸就时代辉煌

2013-08-30 09:15:00    作者:于国鹏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文学生态 文学事业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文学特色 文学发展
[提要]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炜说:“山东的70年代、80年代,乃至于90年代的年青一代的作家都不负众望,他们的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在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山东文学的辉煌,一方面出于这片文化热土的深沉涵养,另一方面在于山东作家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特色鲜明的文学书写。

  原标题:文学鲁军高标独立大气有为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8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2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山东主宾省”系列活动在北京举行。这些活动对山东文学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就,全面、集中、多角度地进行了精彩展示。

  近年来,山东省作协把握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大势,围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中心任务,创新体制机制,山东文学事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推出了一批在全国极具影响的优秀作家作品。山东作家正以积极有为的姿态、大气稳健的风格、坚实厚重的成果,继续铸就文学鲁军的时代辉煌。

  文学鲁军享誉文坛

  本届中国作家馆“山东主宾省”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文学中国梦,齐鲁青未了”,传达出对山东文学辉煌成就的喜悦与骄傲,更多的还是对“文学鲁军”未来续写辉煌的期待和祝愿。

  8月28日,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前来参加中国作家馆开馆暨“山东主宾省”活动新闻发布会,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山东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忽视、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齐鲁大地文脉深厚、人杰地灵,每个时代都涌现出一批卓有成就的山东作家,呈现出山东文学的大格局大气象。现在通过主宾省的形式推介,让更多读者进一步了解山东文学和山东作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山东历来是中国文学重镇。在中国文学长廊中,山东代有人出,书写了雄伟奇丽的篇章,奠定了齐鲁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份令人骄傲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示出“文学鲁军”的辉煌。据统计,仅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共有40位作家的51件作品,在全国重要文学评奖中获奖。2011年,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的10卷本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和山东籍作家莫言的《蛙》,同时获得第8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又走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圆了百年中国文学梦。2013年,山东作家刘海栖的童话《无尾小鼠历险记·没尾巴的烦恼》又荣获第9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炜说:“山东的70年代、80年代,乃至于90年代的年青一代的作家都不负众望,他们的作品数量多、质量高,在全国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在未来,我相信他们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齐鲁文学特色浓郁

  8月29日,参加“齐鲁文学再创辉煌”主题论坛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李敬泽说:“齐鲁文学是从孔夫子传承下来的一路文脉,也是中国文学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传承深厚文化传统基础上,山东文学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山东文学的辉煌,一方面出于这片文化热土的深沉涵养,另一方面在于山东作家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特色鲜明的文学书写。两方面因素的叠加和融合,形成了山东文学稳健沉厚、磅礴大气的现实主义文学品格,地域特色鲜明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方式。

  山东文学的现实主义品格一脉相承。浓郁的地域特色,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山东作家们的创作,往往以自己的家乡作为灵感的源泉或者表现的对象,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就逐渐演化成作家们的“精神家园”,因此每一次书写,无论是场景还是语言,都带有浓郁的山东地域色彩。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掖平说:“在山东作家的作品中,像冯德英的胶东大地、张炜的芦青河、莫言的高密东北乡、尤凤伟的石门等,都被建构成一座座包蕴着作家精神寄托和文学理想的齐鲁文学地标。”

  创作风格的丰富多彩,也是突出特色之一。而能将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推动山东文学不断向前发展的,是文学鲁军始终如一的创新精神。

  山东师范大学副教授张丽军认为,“现代以来,一些取得突出成就,在文学史上被人评论的山东文学,同样具有文学创新精神。莫言对民间文化的学习,张炜对民间海洋文化的汲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独树一帜的语言、文体,具备了思想创新的艺术特色。”

  创新机制打造精品

  8月29日,在参加“齐鲁文学再创辉煌”主题论坛时,著名评论家王干说:“我感觉山东文学之所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是因为山东文学生态特别好。一方面,是山东重视文学事业发展,给文学发展搭好了台;另一方面,是山东文学队伍非常整齐,老中青结合,所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学鲁军”的崛起,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搭台”。山东作协不断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作协建设,努力为广大作家创造良好的创作环境。通过实施“精品”战略、签约作家制度、举办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重点作品扶持制度、评奖激励制度等一系列新举措,加强青年作家培养,激励精品创作,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样本”示范效应。

  山东省作协一直把引导作家深入生活作为繁荣创作的重要基础。开展行业采风活动,已开始成为山东一项文学活动的品牌。山东省作协还积极探索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机制,逐步建立一批山东作家创作基地。同时,建立完善重点作品扶持制度,完善文学精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对作家、文学精品的宣传推介力度。

  目前,山东正在研究制定《山东省扶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指导意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红勇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文学事业的支持力度,努力搞好协调服务,全力支持省作协工作,认真解决影响文学事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努力推动山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

  省作协党组书记杨学锋表示,“文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齐鲁文学的参与和付出,山东作家将以奋发向上的激情和务实创新的精神,用丰富多彩的创作去诠释时代要义和民族精神,用优秀的作品支撑山东文学事业的蓬勃发展,再创齐鲁文学新辉煌。”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