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08:34: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根据中国政府网11日发布的消息,明年春节和国庆分别调休放假7天。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恢复为正月初一至初三;元旦放假1天;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全部调休或连休放假3天。
根据中国政府网11日发布的消息,明年春节和国庆分别调休放假7天。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恢复为正月初一至初三;元旦放假1天;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全部调休或连休放假3天。
根据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明年节假日安排通知,2014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具体安排如下:
一、元旦:2014年1月1日放假1天。
二、春节:1月31日至2月6日放假调休,共7天。1月26日(星期日)、2月8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节:4月5日放假,4月7日(星期一)补休。
四、劳动节:5月1日至3日放假调休,共3天。5月4日(星期日)上班。
五、端午节:6月2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8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8日(星期日)、10月11日(星期六)上班。
日前,国务院决定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第二项,将春节放假起始日恢复为农历正月初一。
■专家解读
长假前后不再出现超长工作周 三套方案网上问计于民,被采纳方案获半数以上支持
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2014年部分节假日放假安排和长假调休办法。上个月,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在多次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通过新浪、搜狐、腾讯等6家网站开展问卷调查,就三套调休备选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共收到312.71万份问卷。其中,第三套方案获得55%支持率。这套方案保留春节和国庆两个7天调休长假。
“我认为方案三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回归了节日休息或纪念活动的本位。春节调借周末形成7天长假是必要的,符合春节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庭团聚的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说。
此前,全国假日办公布三套放假安排方案问计于民。对此,董克用认为这种做法“很好”。群策群力,是达成社会共识的过程,社会达成了共识,在政策执行中就会顺利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
专家认为,明年的休假安排既考虑了人们的长假休闲需求,保留了春节与国庆7天长假,也通过顺接与调借,合理安排清明、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三天小长假。
“本次调整的方案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解决连续工作时间过长的问题;二是解决调休过乱的问题,让节假日更顺其自然。”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专家组长石培华说。
往年,7天长假之前或之后的连续工作日会超过5天的超级工作周,引起部分上班族的抱怨。明年春节长假之前的连续工作日只有4天,之后连续工作日为3天;国庆节长假之前连续工作日为3天,节后连续工作4天。
董克用说,春节、国庆只有3天法定假日。同以往调借节前或节后连续两个周休日做法不同的是,现行放假安排力求不打乱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采取调借节前和节后各1个周休日的做法,形成7天小长假。这既有利于远距离探家或远游,又避免出现节前或节后工作周过长的问题。
石培华表示,假日制度是社会的基本制度,涉及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行,涉及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因此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动。假日制度涉及每个国民的利益,也涉及到单位生产成本,需要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
■新闻分析
满足公众放假需求 还需落实带薪休假
近年来,法定节假日集中出行导致一些地区交通和景区拥堵,调休则造成节前或节后连续长时间工作,而供求失衡带来旅游质量下降和价格上涨等一系列问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建议通过各种方式,督促用人单位切实落实有关带薪年休假法规。这样既可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又避免全国同时休假出现交通和旅游高峰。
一些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只有真正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人们根据自己的个人与家庭需求,自由安排出游时间,才能大大缓解节假日期间人流集中出游对景区造成的压力,提升人们休闲旅游生活质量”。
此前,我国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要求逐步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但在具体制度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展缓慢,落实情况不佳。若要从根本上缓解现阶段放假制度与公众休假需求之间的矛盾,严格督促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增加公众休假自主权是最佳的解决方式。
(本组稿件均据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原标题:春节放假恢复为初一开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