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高铁“舌尖上”的安全 从采购到上高铁要过12关

2014-01-22 08:55:00    作者:白 晓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高铁 风淋室 洗礼 紫外线 心脏
[提要]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泰安路16号的青岛高铁餐饮管理公司的生产车间,穿上白大褂,戴上一次性消毒发网、口罩,再穿上一次性鞋套及一次性手套后,经过360度“风淋室”的“洗礼”和“紫外线”照射后,才被允许进入。

  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泰安路16号的青岛高铁餐饮管理公司的生产车间,穿上白大褂,戴上一次性消毒发网、口罩,再穿上一次性鞋套及一次性手套后,经过360度“风淋室”的“洗礼”和“紫外线”照射后,才被允许进入。

工作人员正在对食材进行烹调。

  □记 者 白 晓 通讯员 侯庆文 王翠
  本报青岛1月21日讯 食品安全是社会各界和广大旅客最为关注的焦点话题,如何从安全、品味、品质打造高铁绿色食品?1月21日,记者走进配餐基地生产车间,近距离目睹了高铁餐饮食品的制作全过程。
  下午2点,记者来到位于青岛市泰安路16号的青岛高铁餐饮管理公司的生产车间,穿上白大褂,戴上一次性消毒发网、口罩,再穿上一次性鞋套及一次性手套后,经过360度“风淋室”的“洗礼”和“紫外线”照射后,才被允许进入。
  来到生产车间的“心脏”——中央厨房,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胡萝卜的加工。“这里的每一样蔬菜都可以追溯到原产地进行动态检测。”公司总经理董翠萍介绍说。
  “原材料加工中,每一道工序都体现出一个‘细’字,盐、味精、八角等调味品都要进行单独称重,相差以克计算;食材的剪切都有特定尺度。”生产车间主任姜少政介绍说。
  记者看到,车间里的每道工序,都有严格把关。刚刚出锅的红虾、红烧牛肉等食品,未添加任何防腐剂,菜品在室温冷却并装入饭盒后,运用国内先进、健康、安全的食物保鲜法——“气调技术”进行封膜。
  姜少政介绍说,这些高铁营养快餐从采购、加工、制作、包装、冷却,再到冷藏、上高铁动车等要经过12道程序,最少10个小时才能完成,每天可为7500余人提供餐饮服务。每份快餐的保质期为72小时,过期后立马销毁。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