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1 09:09:00 作者:李兆辉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近日,很多市民都会在社区和城市广场上看到一系列高水准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杂技等民间艺术展演。据了解,本次活动实际上是济南市第十一届春节民族文化艺术展演,由济南市委相关部门和企业一同搭建的公益民族文化展演。
65岁的小丑扮演者踩着高跷与观众互动.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踩高跷表演者幕后卸装备。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高空舞狮表演。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高跷表演队表演时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开封盘鼓气势宏大,表演热烈、粗犷、豪放。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锣鼓队伍。大众网记者 李兆辉 摄
舞龙表演
大众网济南2月10日讯(记者 李兆辉)近日,很多市民都会在社区和城市广场上看到一系列高水准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杂技等民间艺术展演。据了解,本次活动实际上是济南市第十一届春节民族文化艺术展演,由济南市委相关部门和企业一同搭建的公益民族文化展演。这支展演队伍有160多人,来自全国七个省份,带来的7场巡回演出不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社区和农村展演历时4天。
“已经第十一个年头了,就一个目的,就是让年味浓一些,别让民族文化艺术失传了。”本次活动承办方——山东天地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全德对大众网记者说,为了使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地方特色文化重新焕发出新的气象、新的生机,让泉城人民享受到民间艺术这顿文化大餐,每年春节前后,他都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文化艺术高手到济南展示,现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春节民族文化艺术展演。据统计每年将有十几万人享受到这一盛宴。
对于这些展演所需费用,作为省政协委员的李全德坦言:“千方百计争取到的部门经费根本不够,剩余的都需要企业自己支付。”李全德算了笔账,每场演出所需的人力、交通、食宿等费用大约2万元,7场演出大约需要14万元。相关部门提供的经费只能满足2/3花费,剩余的必须由企业自己垫付。“这就是民族文化演出越来越少的原因。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愿投入资金,而企业又无利可图。这种文化形式自然就朝着下坡路走。”李全德说。
尽管这种艺术形式越来越少见,但大众网记者今天在现场看到,在缺乏有力宣传推广的条件下,零下11摄氏度的广场上,自发前来的观众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50多人,骤增到了500多人。人群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又有10岁以下的儿童,每看到高潮处,他们都会从口袋里伸出双手拍个不听。
“听说今天下午还要在省博物馆演出,我打算带着两个孩子继续跟着过去看。”今天上午在开元广场看完演出后的李先生对记者说,像这类高水准的民间演出越来越少了,现在的孩子几乎看不到,所以我想趁着寒假,多带孩子们看一下。
正如李先生所说,这次展演邀请了来自山东、辽宁、山西、河南、河北五省市民间团体队伍,100多人的展演队伍里高手云集。在现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山西襄汾陶寺村的“高空舞狮”,将13层高的板凳叠垒成“天塔”矗立空中,踏着铿锵的点,领狮人手握引狮棒,口吹响哨,身手敏捷地逗引两只大狮、四只小狮拾凳而上,奋勇向高十余米的“顶”攀登,做出“水中捞月”、“蜻蜓点水”等动作;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北沧州舞狮队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今天也来到了济南,他们表演的舞狮除运用、转、甩、卧、跳、窜、扑、咬、抢、挠、呼、躬、舔,”等传统动作表现狮子的各种神态外,又把沧州武术杂技的表演形式融入其中,创造立体直转、顶腰旋转、平台翻滚、高桌后空翻,高椅直立、筋斗穿越等高难度大动作的表演技巧,使狮舞的表演更加刚柔。
服务链接:
一、展演时间:2014年2月7日—2月11日(正月初八至十二)
2月8日 (正月初九)
下午2:00 槐荫区道德街办事处 豫园新区
开幕式
2月9日 (正月初十)
上午9:30 ;老屯茶城(张庄路老屯茶叶市场)
下午2:00;槐荫区匡山集团(济南锅炉厂向西北)
2月10日(正月十一)
上午9:30;历下区开元广场(大明湖西南门向南100米路东)
下午2:00;山东省博物馆(经十路奥体中心对面)
2月11日(正月十二)
上午9:30;槐荫区段店村委会(段店立交桥西侧段店新居)
下午2:00;齐鲁七贤文化城(济微路和外环路十字路口向南200米路东)
二、表演项目简介:
1、山西高空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
2、河南开封磐鼓:
开封盘鼓又名大鼓,是河南省开封市特有的一种民间鼓乐表演艺术。开封盘鼓气势宏大,震撼人心,鼓点激越,复杂多变;表演热烈、粗犷、豪放。
3、辽宁海城的集二人转、秧歌为一体的高跷表演队
海城高跷之所以艺术高超,还在于她汲取了其他艺术的精华,博采众长而成,她集“歌、舞、戏、杂、武”五门艺术形式的精髓,并提炼升华,自成体系。
4、河北沧州舞狮队(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
5、济南旱船表演队
跑“旱船”的表演和道具人物都简洁、 明快、朴实,生活气息浓厚,是群众特别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形式。一股使用的伴奏乐器是锣、鼓、钹等打击乐器,也有的地方加上一至两支喷呐伴奏、气氛热烈,情绪活跃,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色彩。
6、山东济南高跷表演队(非物质文化遗产)
7、济宁梁山的舞狮队
8、河北吴桥杂技表演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