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伟:退伍不退色 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2014-02-27 18:43:00    作者:   来源:中国山东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杨有伟 村民 1986年 杨家巷村 发家致富
[提要]他,当兵是个好兵,入伍8个月当上班长,1年半当上代理排长,被全团公认为干部预提对象;他,退伍不褪色,带领村民创业致富,村年收入达到1.3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就是优秀退伍军人、“山东省乡村建设带头之星”、“济南市道德模范先进个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标兵”、山东省章丘市埠村街道杨家巷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有伟。

  他,当兵是个好兵,入伍8个月当上班长,1年半当上代理排长,被全团公认为干部预提对象;他,退伍不褪色,带领村民创业致富,村年收入达到1.3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他就是优秀退伍军人、“山东省乡村建设带头之星”、“济南市道德模范先进个人”、“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标兵”、山东省章丘市埠村街道杨家巷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有伟。

  心系军营 摸爬滚打样样行

  1986年12月,杨有伟应征入伍,成为驻河南某部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当兵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定下目标——入党、当“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每天早上,为能抢到扫帚打扫连队的卫生,他总是第一个起床,蹲在放工具的库房门前等候,只要库房门一开,他就第一个拿到扫帚把全连的卫生责任区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训练场上,杨有伟像个小老虎,摸爬滚打样样都行。

  就这样,入伍8个月他就当上班长,一年半后成为代理排长。正当他向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迈进时,1990年初,家庭突遭变故,母亲因病去世,家里14岁的弟弟和16岁的妹妹无人照料。面对这种情况,热爱军营的杨有伟作出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含泪脱下军装,退伍回家。

  心系家乡 退伍不褪色地方显身手

  回到家乡,杨有伟当上了一名合同制工人。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他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后来当上了街道城管科科长,所负责的街道被他管理得井然有序,多次被评为章丘市文明街道场所,他的能力水平也初露锋芒。

  在群众的眼里,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主动帮一把。一些事别人干不了,他去干准行。1993年11月,杨有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4月,全国村委会进行了第一次直选,杨家巷村一些乡亲们对他说:“有伟呀,你别在镇上管街道了,回来领着大家一起干吧。”结果,那届选举,杨有伟全票当选杨家巷村村委会主任。

  心系群众 创业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十几年前的杨家巷,还是个脏乱差的落后村,村里大多是土坯房,村民家里养着牛羊,街上苍蝇满天飞。如今,一排排农民公寓楼整齐划一,宽敞气派;商业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店铺林立,顾客盈门;村内所有街道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富裕起来的村民个个开着自家的小轿车出出进进……

  是什么原因使杨家巷村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杨家巷村村民的回答一语中的:“我们有一个好当家人——杨有伟!”

  2004年底,杨有伟自己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收购了一家濒临倒闭的环保煤矸石砖厂,而后大胆管理。两个月后,砖厂的产量、质量明显提升,经营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村民纷纷入股。一次成功尝到甜头后,杨有伟又接连盘活了村办煤矿、电缆厂、树脂厂等多处企业,彻底解决了原企业产权不明、投入不足等弊端。改制后,各企业纷纷进行技改投入,企业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民营工业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在改制的同时,杨有伟积极实施商业富民战略,充分发挥杨家巷是街道政府驻地的地域优势,沿街建设商住楼房100余座,为群众发展第三产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仅在美食街、商业街经营的回民个体户就有120多户,全村有200多户群众通过第三产业经营实现了家庭增收。去年,杨家巷村实现产值1.3亿元,完成利税19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建成楼房36栋,村民楼房入住率达到100%。

  心系团结 促进“回汉一家亲”

  杨家巷村是个回民聚居村,又地处埠东、埠西村两个汉民村中间,日常生活生产经营与汉族同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004年,杨有伟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充分发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势,带领村民“以城市化为目标”对杨家巷村进行旧村改造,先后投资1.2亿元,建设了公寓楼10万平方米,入住718户,实现了全村楼房化。投资200多万元,建成高配套、高标准1000平方米教学楼一栋及村卫生所、健身娱乐广场,维修清真寺。硬化道路20000平方米,安装高标准路灯48盏。投资60万元,解决了村民生活及企业生产用水问题。

  看着杨家巷村的男女老少都住进宽敞明亮、环境幽雅的楼房,邻村的村民都很羡慕。一些汉族群众试探性地问:“杨书记,能不能也让我们到杨家巷住?”

  “回汉一家,民族团结,不能光挂在嘴皮子上,得落实到行动上。汉族群众来我们村住,不正是民族团结的最好体现吗?”了解这一情况后,杨有伟立即召集全村人开会,他的提议得到了村民的一致拥护。

  目前,已经有63户汉族群众搬进杨家巷,两个民族的群众和睦共处。因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工作突出,2009年3月,杨有伟被任命为埠村街道办事处回民管区的党总支部书记,对杨家巷和大冶两个回民村实行统一管理。

  心系国防 基层武装的“一线排头兵”

  近年来,在杨家巷村,“当兵热”始终是股热潮,这究竟是为什么?担任支部书记兼民兵指导员的杨有伟自有高招。

  “绝不能亏待对国家国防事业作出贡献的人。”这是杨有伟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仅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部队去,凡是从杨家巷出去的义务兵,在待遇上提高标准,每年优待金不低于10000元,逢年过节另有慰问,每年补助不少于两万,比正常在家上班的工资都高。另外,凡是从杨家巷村出去回来的复转军人,被优先安置在村里效益最好的矿业集团,村里选举两委班子,当过兵的优先当选。

  有这些优厚待遇,杨家巷村的适龄青年没有不愿意当兵的。在平时生活中,他照顾军烈属比自己的亲人还亲。

  谈起创业之初的艰辛,杨有伟总是那句话:“杨家巷的百姓是我的衣食父母,这难那难,心里装着老百姓就不难!”他经常告诉身边人:“和平时期时刻不能忘记战争,如果是在战争中我牺牲了,一定要把我埋在高高的山岗上;如果在经济建设中我累死了,一定要把我埋在杨家巷村的大地上。(文/张敏敏 刘浩)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曹守华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