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8 08:51: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思想观念是最大的拦路虎,很多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价格也是个敏感问题,尽管收费可能连支付护理员工资都不够,但已经超过老人的承受能力
□ 本 报 记 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田宏耀
“两处社区托老所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总共64个床位,现在只有11位老人入住。雇了10个员工,一个月至少赔2万,连开始投进去的共赔了100多万。”4月16日,在威海市环翠区祥福家社区托老所,负责人毕诗壮对记者说。
今年60岁的毕诗壮以前自己办企业,积累了一些资金。去年开始,他看中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景,拉上几个生意伙伴和朋友集资办起了社区托老所。去年7月份开始试营业,此种类型的民办公助社区托老所还是首次落户威海。
“开办之前我去北京、青岛考察了一些养老机构,发现市场很好。有一家北京养老机构700个床位全部满员,排队最长要到10年以后才能入住。”考察归来,毕诗壮和合伙人信心满满。
威海市和环翠区为了扶持养老产业,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对社区托老所最大的优惠是场所免费使用。目前毕诗壮的两处托老所分别归属环翠楼和竹岛街道,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每年租金至少需要35万元,环翠楼街道还投资30万元为托老所安装了电梯。威海民政部门还组织了养老护理员培训班,托老所护理员得到免费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两处托老所经过验收后,威海市民政局给他们发放了15万元一次性建设补贴。
“我们想法是辐射周边3-5公里的老人,一是方便子女们来探望,二是老街坊老邻居们想见个面抬腿就到了,老人住得安心。我们的服务对象锁定在失能、半失能老人以及先天残疾、大病未愈、长年卧床需要照料康复的群体,这部分群体是老年公寓不愿接收的。”毕诗壮说。
但美好的设想在现实面前黯然失色。记者去毕诗壮的两家托老所实地查看,发现经营状况都不理想。位于环翠楼街道的托老所面积365平方米,有14个床位,目前只有两位老人入住,整个二楼都是空的,两名护理员对老人实行一对一陪护。位于竹岛街道的托老所700多平方米,50个床位入住了9位老人,有6个护理员看护。
对眼下的经营状况不理想,毕诗壮认为思想观念是最大的拦路虎。“不用说别人,我的老母亲86岁了,我们兄弟几个劝她到我们托老所来,怎么也说不动。在威海这样的中小城市,很多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
价格也是一个敏感问题。目前,祥福家托老所的护理费是每月2600-2800元。尽管目前的收费标准连支付护理员的工资都不够,但相对于威海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很多老人及其子女已经承受不住。“最近准备再下调200元,床位空着赔得更大。”毕诗壮无奈地说。
为了改善托老所的经营状况,毕诗壮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为社区空巢老人配送营养餐是他们新开办的业务之一,此外他们还安排护理员到老人家里提供上门服务。今年夏季,托老所还要利用威海夏季比较凉爽的优势,与外地养老机构合作,吸引外地老人前来开办夏季避暑托老所。
“我们希望政府加大对社区托老所的扶持力度。比如向失能老人发放养老券,由政府负担部分困难群体的护理费,提高老人入住托老所的积极性。护理员工作辛苦,收入较低,政府再给予他们一些补贴,也能有效降低我们的人力成本。”毕诗壮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原标题:64个床位仅11位老人入住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