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正式运营 日均2.28万辆次通行

2014-04-23 08:34:00    作者:薄克国 张晓帆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胶州湾 预注浆 防排水系统 超细水泥 隧道工程
[提要]4月18日,青岛胶州湾隧道迎来了工程竣工验收大考的日子,接受由孙钧、王梦恕、周丰峻3位院士以及中国土木学会荣誉理事长轩辕啸雯、北京交通大学张顶立教授等业内知名专家的“考试”。

  □ 本报记者 薄克国 张晓帆

  4月18日,青岛胶州湾隧道迎来了工程竣工验收大考的日子,接受由孙钧、王梦恕、周丰峻3位院士以及中国土木学会荣誉理事长轩辕啸雯、北京交通大学张顶立教授等业内知名专家的“考试”。专家们对各类工作报告进行评审和现场严格查验后,给出了98.06分的高分,标志着在通车试运营两年后,隧道建设程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步入正式运营阶段。

  业内人士认为,胶州湾隧道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正由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转变,对我国隧道工程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我国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尤其是难度最大的水下空间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日均2.28万辆次通行

  胶州湾隧道通行后的实际运行安全验证效果,为竣工验收评审增分不少。

  统计数据显示,胶州湾隧道自2011年6月30日通车,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通行车辆约2209万辆次,日均2.28万辆次,单日最高4.4万辆次,车流量年自然增长率约20%。

  隧道承载过往人员近8500万人次,日均约9.5万人次。青岛公交集团、交运公司开通了8条黄岛、胶南至青岛的隧道公交专线,运行车辆220辆,累计通行约132万车次,运送乘客近6750万人次,日均约6.5万人次。

  35次7级以上大风,47次雷雨,冰雪天气15次,迷雾天气42次……胶州湾隧道试运营期间,经历了大雾、大雪、台风、山洪冲击等极端恶劣天气的考验,成为唯一一条穿越胶州湾的全天候通道。

  2011年7月28日,9号超强台风“梅花”影响期间,隧道2号风塔附近测得风速大于10级(25m/s)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瞬时风速最高达55米/秒,接近16级,胶州湾隧道保持安然无恙,安全畅通。

  迄今为止,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未发生一起人员死亡的交通事故,未发生一起有责投诉事件,未发生涉及管养单位有责的重大交通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胶州湾隧道版本”

  作为国内最长海底公路隧道,胶州湾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攻克了水文地质异常复杂、覆盖层薄、开挖断面大等世界性难题,创造了整体规模、建设进度、单位造价、施工技术等多项全新记录。

  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曲立清介绍,胶州湾隧道作为我国大陆第一批开建的海底隧道,从设计、施工到管理,业内一无实践,二无经验,三无规范。国信集团从基础性工作做起,埋头做好科研课题、风险分析、地质勘探、初步设计等工作。围绕前期设计,先后邀请近20位两院院士和设计大师,多次进行专业咨询和研讨。到正式开工前,设计准备充分到位,勘探成果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肯定,技术规范和工程实施大纲等文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胶州湾隧道版本”。

  “胶州湾海域的地质条件特别复杂,工程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包括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坍塌风险、特殊水文环境下的突水涌泥风险、超薄岩石覆盖厚度的沉降风险等。”曲立清说,针对这些风险,在建设过程中,对技术和工艺上进行了工程创新,在国内首次采用抗海水侵蚀的C35高性能喷射混凝土、C50高标号耐久性模注混凝土;首次采用多重防腐锚杆,全部采用超细水泥进行预注浆;首次运用新型防排水技术、工艺和材料,建成可维护防排水系统等。

  为隧道工程树标杆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丰峻认为,胶州湾隧道作为是国家第一批的海底公路隧道,对整个国家解决沿海的海底大通道有很大的借鉴。不仅技术标准、技术内涵上起到引领作用,从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等方面都处于领先水平,工程中没有出现任何伤亡,“这是山东人的特点决定的,求真务实”。

  周丰峻介绍,胶州湾隧道在施工技术上实现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主要表现在,一是大跨度做得很好,隧道靠近岸边的地质条件并不好,有很多裂隙,容易坍塌,大断面跨度达到28米,高度是18米。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很好地克服了这些难题。二是深槽的设计,靠南岸有风化深槽,有很多裂隙,裂隙切割得很深,挖洞时候容易冒水淹没。由于采用了双翼注浆和超细注浆的技术保证,并且工程建设中随时检测、超前预报,从而使得胶州湾隧道施工中一次没有出现冒水现象。他说:“从安全设计、安防和设备施工方面考虑得很周到,在全国来说,也是很好的地下施工范例,能够成为国内最早竣工验收的海底公路隧道,这本身就是很好的说明。”

  中国土木学会荣誉理事长轩辕啸雯认为,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收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向地下,特别是向海底要空间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大势所趋。胶州湾隧道成功的建设经验以及运行数据,将给日后的地下及海底空间开发建设,提供科学宝贵的资料与经验。

  轩辕啸雯说,我国海岸线很长,今后很有必要修大量的海底隧道。胶州湾隧道在多项技术运用上创造了世界海底隧道施工史上的先例,不仅成为青岛基础设施建设的里程碑,也为我国隧道工程的全面发展树立了标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大众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