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警方提示:非法集资喜欢“杀熟”

2014-05-16 08:36:00    作者:韦辉 张大卫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非法集资 大造林 集资诈骗 警方 民警
[提要]混淆投资理财,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黄金、网络炒汇等名词迷惑群众,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电子商务等为幌子,欺骗群众投资。“报”就是发现非法集资线索,要及时报警,通过拨打“110”或济南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举报电话0531—82616110向警方提供线索。

  民警在向市民介绍非法集资知识

  大众网济南5月15日讯(记者 韦辉 张大卫)“不要以为你们是亲戚就放心把钱给他,最安全的是把钱放在银行里” 15日上午,山东省公安厅经侦总队与济南市公安局在泉城广场联合举行“打击经济犯罪,护航改革,保障民生”活动。民警通过现场讲解、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市民介绍辨别非法集资的方法,提醒市民“一夜暴富”不可信 。

  近年来,虽然媒体对非法集资的宣传日益增多,但各种“变异”的非法集资类型仍然层出不穷。民警介绍,非法集资常见六种手段:

  一是承诺高额回报,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暴利引诱是所有诈骗犯罪分子欺骗群众的不二法门。济南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褚洪泉说,现实中,有非法集资公司为了骗取更多人参与集资,开始是按时足额兑现先期投入者的本息,然后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集资人的钱兑付先前的本息,等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携款潜逃。

  二是编造虚假项目或订立陷阱合同,一步步将群众骗入泥潭。禇洪泉说,“万亩大造林”是较为典型的集资诈骗, 如今又有以种植仙人掌、火龙果,养殖蚂蚁、家禽或编造“集资建房”等名义,骗取群众“投资入股”,吸收公众存款。

  三是混淆投资理财,不法分子利用电子黄金、网络炒汇等名词迷惑群众,有的利用专卖、代理、加盟连锁、电子商务等为幌子,欺骗群众投资。

  四是用合法外衣或名人效应骗取群众信任,有公司还办理完备的工商执照、税务登记等手续,在豪华写字楼租赁办公地点,聘请名人做广告,骗钱群众信任达到非法集资目的。

  五是利用网络,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或通过网站、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和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骗取社会公众投资,一旦被查迅速关闭网站,携款潜逃。

  六是利用人身强制或亲情诱骗,通过“杀熟”的方式,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有的连自己父母、配偶和子女都不放过。

  民警介绍,群众可通过过“算”、“看”、“查”、“思”、“报”等方式来识破非法集资。“算”就是计算银行贷款利率和普通金融产品的回报率,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陷阱。“看”就是通过政府网站,看该企业是不是合法上市公司,如果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出售金融产品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 就涉嫌非法集资。“查”就是通过工商、税务等查看主体身份是否合法、真实,否则就有欺诈嫌疑。“思”就是面对亲朋好友的推荐,要多与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仔细思量,防止成为其发展下线的目标。“报”就是发现非法集资线索,要及时报警,通过拨打“110”或济南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举报电话0531—82616110向警方提供线索。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