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4 08:53:00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山东:一张考核表背后的政绩观之变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22日电(记者张晓晶、王海鹰)对山东各级干部来说,从2008年起每年要完成一张答卷。这场考试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更是从政者对全省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而伴随着这张考卷的不断修正完善,山东各级干部的政绩观正在悄然生变,经济发展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
GDP指标由第一降至最低
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在以快为荣的发展阶段,一些干部形成了“唯GDP”的工作导向和工作惯性,过度重视GDP,而忽略了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除观念引导外,山东还在对干部的政绩考核上,突出科学发展导向。
山东最近刚刚下发了重新修订的《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记者看到,在总分为1000分的29项考核中,GDP由此前的60分降为25分,分值由此前的第一位降为权重最低项目之一。这一新方案被广大干部认为实现了考核导向的新转变,“唯GDP发展观”被彻底抛弃,转而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结构调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以及各地差异。
在这份总分为1000分的考核表中,体现发展质量的“税收占公共财政收入比重及提高幅度”和“服务业占比及提高幅度”两项权重最高,各占50分;体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及提高幅度”“人才发展指数”及“PM2.5浓度现状及改善率”等指标均占40分,是权重第二高的指标。
除了PM2.5以外,粮食产量、政府性债务率、过剩产能化解率、中职学校标准化完成率、公共卫生服务改善率、居民医保住院费用报销比等也首次进入考核序列。
此次考核方案的调整,还充分考虑了17市不同的发展禀赋和发展基础,针对其薄弱环节或突出矛盾,各自设立两个考核指标。如对工业城市淄博,考核“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幅度”,对资源型城市枣庄,考核“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水平”,对5个粮食主产区考核“粮食高产创建田面积”,对4个沿海城市考核“海洋产业增加值”等。
山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新考核办法的目的是通过考核“风向标”的调整,引导各市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上来,由注重比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转变为注重比发展质量、发展方式、发展后劲。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