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信联社“农金通”通到田间地头

2014-06-28 08:44:00    作者:孟 佳 王新蕾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农金通 田间 地头 农信联社 农信社
[提要]瞄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空白,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自主研发了农民自助金融服务终端“农金通”,直接安装到村里,有效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临淄农商行董事长张春生表示,下一步将把伤残、兵役、医保等财政补贴纳入社保卡。

  “足不出户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日前,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副理事长张建民,这样形容“农金通”。

  诸城市百尺河镇大仁和村2009年就有了“农金通”,设备安装在集市旁边,由农信社协理员孙良进管理。“每10天赶2次集,逢集过来取款的人都要排起长队。每天平均有100多笔业务,逢年过节更忙。”孙良进说。

  “农金通”的布局,触及了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当前,农村金融改革面临两个难点,一是传统的“三农”融资难,二是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不足。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县城以下网点陆续撤并,乡镇的金融机构仅剩农信社和邮储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当前融资需求尚不算十分迫切,更需要解决的反是存取款、转账等基础服务。这些不赚钱的基础业务繁多、增值业务拓展空间小,国有商业银行由此不愿“重回农村”。农民存取款不得不去乡镇甚至是县城。

  瞄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空白,山东省农村信用联社自主研发了农民自助金融服务终端“农金通”,直接安装到村里,有效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省联社副主任郇涛介绍:“自2009年起,全省农信社共布设了1.5万台‘农金通’,有1.5万名‘农金通’管理员。”管理员有的是村委工作人员,有的是农信社原代办员。

  “农金通”不直接盈利,但把基础金融服务从银行柜台分离出来,农信社可将有限的柜面资源和人力投入到高端客户和服务中。农信社借“农金通”拉动了存款增长。孙良进说,安装“农金通”前,全村存款余额只有800多万元,现在超过4800万元了。

  目前,“农金通”已惠及2800多个农村、社区,覆盖全省1260万偏远地区人口,填补了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领域的空白,辅以7823台ATM机和26万台电话POS机,全省农信社建立起广覆盖、立体式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现在,“农金通”正成为部分农商行推动转型升级的战略尝试。具备银行卡功能的金融社保卡与“农金通”结合,是部分农商行找到的转型新路径。

  2011年,人社部和央行联合发文,要求为社保卡加载金融功能。去年10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金融社保卡在临淄农商行正式发行,社保卡可作为银行卡使用,农民可在村委的“农金通”上提取养老金,进行水电费、话费等缴存。临淄农商行董事长张春生表示,下一步将把伤残、兵役、医保等财政补贴纳入社保卡。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