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0 08:11:00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如果哭,能把老书记哭回来,我哭上三天三夜也愿意……”7月9日,农历六月十三,莱西市姜山镇大河头村原村党支部书记耿式资因肝癌去世一周年的日子,自发到墓前祭奠的村民一个接着一个。“那是大河头村人永远怀念的人。”村民耿守利哽咽着说。
“咱是村干部,理应带头”
“1992年3月,老书记刚上任,镇里组织各村到吕家寄马埠村西干义务工,整修大平塘。当时,天还很冷,平塘底下还结着冰碴子。大家都没穿水鞋,正当犹豫该怎么办时,老书记二话没说,挽起裤腿,拿起铁锨第一个跳进塘里铲起了泥。干部群众也呼啦啦地跳了下去。中午,有些村的村干部都去了镇里的饭店。可我们老书记,拿出从自己家里带来的馒头大葱,坐在塘边跟村民们一起吃……”与耿式资共事多年的大河村村委委员高新友回忆说。
“咱是村干部,就得心里时刻装着大伙,凡事应该带头。”耿式资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20多年了,他都没有跟我包过一次年夜饺子,他得出去巡逻,他怕用电多,停电影响村民过年,他怕放鞭炮起火,他得陪敬老院里的老人们过年……”说起这些,耿式资的爱人王云娥泪如泉涌。
“式资多干一天,是老百姓一天的福。别人还分分工,他就是什么事都要亲自干、带头干,他那病就是累的。”说起耿式资,77岁的孙美香老人一声长叹。
“幸福路上不让一个家庭掉队”
“为了让村民富起来,老书记动员扶持村民建大棚。开始没销路,老书记就亲自找车,陪着种植户去寿光销售,结果那年黄瓜卖了个‘猪肉价’,现在我们村里大小大棚有三四百个;为发展奶牛养殖,老书记带领两名村干部到北京买奶牛。人生地不熟,买到奶牛又被防疫部门阻拦、奶牛撞断栏杆跑掉……可就算再苦,老书记也从不抱怨。当年分到两头牛的耿兵祖,现在规模达到130头,去年年收入60万元,像他一样规模的养牛户,我们村里有5家。”耿守利说。
“幸福路上,不让一个家庭掉队。”这是耿式资挂在嘴边的话。村民王艳芬,2001年举家从东北迁回,耿式资带头义务劳动6天,帮其把旧房子收拾好,养牛缺资金,老书记帮着去贷款。如今,王艳芬盖上了19间大瓦房,开上了私家车……
多年来,耿式资坚持每月至少两次与村里的养殖户、种植户代表沟通聊天,不遗余力去帮他们解决困难。如今,除了种植养殖,村里还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企业13个,总投资3亿多元,一个2087人的村子,近千人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去年村集体收入实现738.6万元,人均1.68万元。
“如果老天再让我活十年……”
“4月19日晚,半夜父亲仍没有回家,当我推开他办公室门的时候,父亲双眼红肿,桌上堆满了他写了撕、撕了写的纸团。辞职,要他放弃倾注一生心血的事业,他的心里必定有千千万万个不舍。他说,如果村里再建个医院、建个超市、治理好荷花湾,该有多好!要是还能活十年……”耿式资二女儿耿建秀说。
去年4月20日,耿式资坚持开了最后一次两委会议,安排交代最后的工作。4月21日,耿式资就因为大吐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
6月底,最后一条青年街修好时,耿式资已病得无法下地走路,在转院治疗前,要求大家把他抬到车上从这条街走了一遍,这是他最后一次走在大河头村的土地上,他说:“若是老天再让我活十年,我还能做很多……”
“他说,再过几年,他退休了,就多陪陪我,这些年,他心里只想着村子的事,连过年都没休息过,可是还没等陪我就走了。”王云娥说。
7月10日午后。大河头村蒲河广场,孙美香老人在绿荫长廊底下乘凉,旁边几位小朋友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健身器材上玩耍。村内大大小小18条硬化街道,幼儿园、敬老院、卫生室,分布周边……
这是一幅温暖和谐的图景,耿式资,就是这幅图景的绘制者。
原标题:
“如果再活十年,我还能做很多”
——追记莱西市大河头村原书记耿式资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