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找泉范儿 老济南人汲水踩出“水胡同”

2014-08-01 11:03:00    作者:   来源:济南时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魏家胡同 水多 汲水 水胡同 自报公议
[提要]青石板路上踩着泉水前行在老济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济南泉多、水多,以泉命名的街巷不在少数,倘若街上没有泉,也有街巷以水命名。南门外东西两侧,沿南护城河一带街巷,北通下河沿各泉源的水胡同比较集中,有五六条。

  如今的水胡同 记者张刚 摄

  青石板路上踩着泉水前行在老济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济南泉多、水多,以泉命名的街巷不在少数,倘若街上没有泉,也有街巷以水命名。在老济南的版图上,曾经出现过十几条水胡同,不过时至今日,只余一条,在老城西门里,东连慈林院街、西止启明街。

  现状:旧时民居犹在

  6月22日一早,记者来到这条水胡同。大雨初晴的清晨,水胡同的街面水痕未干,仿佛又回到当年那个居民汲水的必经之路,街巷内还能闻到两侧居民家中生火做饭飘出来的烟味和香味。

  胡同并不是从东侧直通西侧,中间还拐了两个弯,西侧有一段极窄,大约只能容两个人并肩通过。在胡同中间一拐弯处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碑,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两侧民居还是旧时平房的模样,并没有太多变化。记者注意到,水胡同东头一侧墙面上贴着一个绿底白字的标识牌;西头距离华家井不远,市民刘女士正在此取水,准备回家洗衣服。“老济南运水的胡同很多,不过现在就只有这一个还叫这个名字了。”刘女士说,“我听老人说,当年这条街可热闹了,现在挺安静的,街道太窄,几乎没有摆摊做生意的。”

  1982年的《山东省济南市地名志》中对“水胡同”有这样的描述:“东起慈林院街,西止启明街,南临双忠祠,北为寿康楼。街长80米,宽1.5-2米,旧平房住宅。”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水胡同碑记(现存街中段墙上)说明该街历史较久。街的出现与西邻之‘华家井’有关。华家井以水质甘冽闻名,旧时这条胡同是居民汲水必经之路,到处水迹斑斑,故取名水胡同。”

  过往:数个“水胡同”争名,不争者胜

  翻阅资料,不难得知,济南的水胡同不止一条。

  南门外东西两侧,沿南护城河一带街巷,北通下河沿各泉源的水胡同比较集中,有五六条。琵琶桥南,有条通五圣阁的水胡同,这条胡同原名叫李承务巷。往西不远,和五圣阁水胡同平行,有铁佛寺巷,原亦称水胡同。南门桥西,原前帝馆街东段,过去也叫水胡同。王府池子一带也是水胡同比较集中的地方。王府池子街北段(原魏家胡同)曾称水胡同,胡同口即有腾蛟泉。王府池子以南,有条小街叫平泉胡同,也是水胡同改名而来。从王府池子北去,到曲水亭街,离刘氏泉不远也曾有条不到两米宽的水胡同。

  这么多水胡同,现在为何只剩一条?有资料记载,在1934年前后,随着济南城市建设的发展,街巷命名需要规范化,数个约定俗成的“水胡同”只能保留一个。当年因为此事还引发一场争执,几个“水胡同”互不相让,最后只好采用“自报公议”的方式决定。在此期间,如今仅存的这条“水胡同”当时没有参与“自报公议”,因为胡同里的人家觉得,胡同里有近五十年的石碑在,有著名的“华家井”名泉在,还有寿佛楼、西公界上百户人家到“华家井”取水来来往往洒在路面的水迹在,他们无需“自报公议”去争虚名。没想到的是,最后“自报公议”的结果竟然是未出席会议的水胡同得到多数票的赞成,确定了其济南唯一“水胡同”的地位。(完)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