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5 10:34:00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前些天,菏泽市大弦子戏《两架山》来济南演出,优美典雅的音乐唱腔令人回味,而许多已经消失多年的舞台手段,尤其是“检场”在舞台演出中再次出现,令现场观众颇感新鲜有趣。这次名为“四十年前的记忆”的演出,还能让观众留住多少回忆?
大弦子戏是流行于鲁西南、豫东北、河北南部的一个古老而珍稀的剧种,它源于元明以来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之前,菏泽市原有“菏泽地区地方戏曲院大弦子剧团”,但在“文革”期间剧团被撤销,致使这一古老剧种在齐鲁大地销声匿迹了40多年。从2010年开始,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尝试跨剧种“依团代传”,复排出了大弦子戏传统剧目《两架山》。
为此,该剧导演团队在舞台上极尽“复古”元素,别出心裁请出了“检场”。四个长衫大褂的检场人,在悠扬的大弦子声中,步调一致地上场摆放道具、拉开幕布,给人一种庄重的形式美感,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这不禁让人思索:戏剧的传统之美真是无处不在啊!
在中国古典戏曲的演出中,“检场人”素来都是演出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就是让一出戏成为一个整体,这也是中国戏曲的特色之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坂坡》,检场人员放好桌子椅子,张飞上了桌子,赵云后脚来了,张飞让赵云先上椅子,再上桌子。观众们明白了:赵云已经在桥上了。剧情紧凑而连贯。
“检场”在传统戏曲中的出现,既是戏曲表演转换场面的手段,也是由当时的演出条件而决定的。但随着西式剧场等“新舞台”的出现,穿插于演出过程中的一切其他活动都渐渐被取消了,舞台压根儿就不需要“检场”的存在,“检场人”也就慢慢地消失在舞台上了。
如何取消“检场”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由于过去没有专业导演的指导和监督,对“检场人”的服装、行动缺乏精心设计和严格要求,因此演出也会出现一些零乱、不严肃的现象。同时也有一些陋习,这些都有损于演出的完整性和美感,需要加以改革。
而随着“检场”的消失,许多与之相联系的戏曲表现手段也慢慢消失了。这是非常遗憾的。而今天,我们有些戏曲在舞台上却又走进了另一种误区,那就是认为戏剧时尚才可以吸引年轻人,声光电齐全,花哨炫目,失去了传统戏曲的那种从容不迫、那种平和大气。
传统舞台上,戏曲表演出现了许多优美的程式化动作和写意的场面。比如说《三岔口》,舞台上灯火明亮,摆着一张桌子,但是通过演员们的表演,观众都知道他们是在“黑灯瞎火”的夜晚打架。而当现代技术介入戏曲舞台后,尤其是转台、声光电等被采用后,演员便不再需要通过走圆场等程式化动作来表示场景的改变了,表演的精彩程度自然是大打折扣。于是,我们也很难在新编戏曲演出里再看到类似《夜奔》、《秋江》这样的唱念做打熔于一炉的精彩好戏了。
优秀的舞台艺术,如何继续带给观众更美的艺术享受呢?不同的演出场所、不同的戏曲形式,对舞台演出的形态有着不同的制约和要求,这是传统戏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不断创新的同时,我们不妨回过头去看看,去传统里寻找有益的表现手段,或许有意外的收获。
时代变迁,我们的舞台会改变,但那些令人陶醉的美,它会一直都存在。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